第120章 虔州流民四起(1 / 1)

加入书签

“殿下,我等回来了!”

祝融和李玉昌走进来施礼说道。

“嗯,今日玩的还算畅快吗?”

李成招手让他们坐下问道。

“无甚感觉,一群绣花枕头罢了!”

祝融坐下之后,脸色有些不爽的说道。

“哎呦,谁惹了我们大姑娘了?”

“殿下软香在怀,哪能想得起祝融来?”

李玉昌憋着笑,直接将头转了过去。

哎呀,这一段有点尴尬,他成电灯泡了。

“李大人还在呢,给点面子好不?

回去之后,定当给你一个名分!

玉昌作证啊,本大人说到做到,做不到你就带着你的蛮兵将我绑回去!”

李成大笑着劝慰吃醋小女孩一样的祝融。

“你说的可是真的?”

“必须真的,玉昌你说是吧?”

“啊?

殿下定是一言九鼎,我会提醒的!”

李玉昌尴尬的脚指头抠地,早知道就过会来了。

“还算你有良心,我先出去了,晚上我来侍候!”

祝融红晕泛起,说完话就赶忙低着头走了出去。

“殿下好手段啊!

想必不日元岛就要多几位夫人了!”

“哎,这不赶上了嘛!

回去之后发报元岛,尽快扫清附近土蛮,择地建城!”

李成装作无奈的摊摊手,然后跟李玉昌安排道。

“是!

建城之事之前已有安排,玉昌一定叮嘱他们安排好!”

李玉昌高兴的点点头。

自家这位大人,终究还是走出这一步了,想必老柳听到一定会更加高兴。

那老儿早就盼着这一天呢。

都不知道那么大岁数,为何对于权势地位还如此热衷?

他心中也有些激**,来到异世谁不想做出名震千古的功业呢?

“那钱坤与钱巽之事,还需要再合计一番,毕竟两者都不是省油的灯!”

李玉昌平复激**的心情,再次正色提出心中的担忧。

“我也知道俩老狐狸不好对付,但咱们也不是没有后手。

对于我们来说,暂时的目的就是大乾市场,只要这点能够达成,就算是老狐狸们有什么打算又能如何?

说到底,这世界还是要看实力,努力的增强我们自身的实力才是王道!”

李成目光看向山边落日,一字一句的说道。

“殿下说的是,我会尽快与柳先生和江统领商议后续计划,保证岸上这边万无一失!”

“好,告诉江彬,该花钱就放心的去花,我需要乾国这边的情报系统尽快完成!”

“是,我会转告江统领的!”

“走吧,去附近转转!”

晚间,西郊别苑再次热闹异常,数堆篝火将此处照的灯火通明,很多人都兴奋的讨论白天的收获,狂饮美酒吹嘘打到的猎物。

李成和钱巽、钱坤、贾文和等坐在一起。

漫无目的聊着没营养的话题,大家都是彼此心照不宣。

只有钱坤不时的后悔下手晚了,让两个老家伙抢了先机。

李成也只字不提合作之事,风化雪月、四极八荒的闲聊着一些海外见闻。

“虔州那边闹旱灾,唐楚边境许多流民涌入我大乾,左相觉得应该如何处理呢?”

酒喝了不少,钱坤就将话头转向了其他事情上,询问起贾文和。

李成瞬间支棱起耳朵来,听听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这是都将我大乾当成肥肉了,出了事就到大乾讨吃讨喝!

这其中应该少不了两国那些人的支持,用流民加重我大乾的负担,真是好打算啊,想必六王爷已经命虔州紧闭城门了吧?”

贾文和随口的回应道。

“那是自然,流民数万,进城就麻烦了!”

“既然如此做了,就这么办吧,总好过丢了郴州再丢虔州!”

“王兄怎么看呢?”

“你们定就可以!”

钱巽挥挥手不在意的说道。

李成这边眉头紧锁,不知道这仨人为什么做这种决定。

定下心神,看似随意的问道:“不知为何不讲流民收入大乾?

也算是增加人口了!

想必以大乾的国力,多养数万人还是能应付的!”

“贤侄有所不知,我大乾看似繁华,其实也不富裕!

虔州位于唐楚汉三国之间,本就是山地为主,产粮不足、民生艰难,若不是其地位重要,可以直指唐楚腹心,我大乾早就放弃那里了。

如今流民四起,唐楚两国意欲驱流民进城,若是让他们进去了,不说虔州安危,没粮吃那些流民还不一样要造反?

如此虔州危矣!

为了那点人口,就丢掉一座城不划算!”

钱坤笑着跟他解释了一句。

“那若迁流民至海岸富庶之地呢?

也可以增加人口!”

“千里迁徙、劳师动众、耗费钱粮,更加是使不得!”

贾文和当即反对道,眯着眼睛看了李成一眼,却没有过多解释。

“殿下不太了解情况,虔州至东海两路,中间崇山峻岭阻隔,耗费太过巨大。

就算迁到东海两路又如何?

东海两路包括这江南东路,可开垦的良田早就开发完了,而且大多集中在各世家手中,哪有田地分给流民?

到时候没有田地、粮食,流民千里迁移更是祸患,还不如任其自生自灭为好!”

钱坤看来今天心情不错,看到贾文和没解释,自己将其中关键说了出来。

“原来如此!

那确实是孤想的简单了!”

李成当即点头应是。

不过心里倒琢磨上了。

“无妨,贤侄不了解情况,想必元国不会遇到这种事情吧?”

钱巽同样笑了下,免得伤了李成的面子,也小小的捧一下元国。

“确实!

我朝对于人口极为重视,若遇水旱灾害,朝廷定会第一时间开展救援。

钱粮物资堆积如山,迅速转运至受灾地点,并且会派遣附近的军队参与到救援之中,尽量不让一位子民因灾害受损,灾后防疫、重建都是朝廷来做的!”

李成点点头说道。

“上国实力惊人,如此做却正合王道,我大乾却没有这等实力啊!”

贾文和叹了口气,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说道。

但是看那表情,分明是没将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虔州是否距离樟水不算太远?”

李成知道他们肯定不会要那些流民的,不过他却是有些兴趣。

无论是元岛还是渔山,都是特别多缺人,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没有人就没有兵、没有工、没有民,平台虽然都可以提供但绝非长久之计,他很早的时候就在计划这件事情了,也通过多种渠道在这时代收集人口,但效果却一般。

虔州虽然远一些,而且也都是流民,但几万人数量还是不少的。

“虔州地处赣水源头,与樟水倒还是有段距离,不过为了更好的控制西南地区,我朝在岭北地区的群山之中倒是修了一条官道,贤侄此问不知为何提出此问?”

钱坤有些好奇的向他问道。

“小侄有块封地,是一极大的岛屿,其上沃野千里,却因为地处偏僻人口不足,若是我愿意接纳这些流民,一则补充人口,二来也算是做些善事,不想让流民死太多人!”

“不划算,不划算!

劳民伤财、路途消耗都是极重的负担!”

“若由本太子出钱出粮呢?

只需要开放樟水,让我的船队进入即可!

从虔州到樟水所需要的钱粮,小侄都可以承担,另外再送米粮十万石、各类宝货一船!”

“贤侄此话可当真?”

钱巽猛地坐起来问道。

钱坤和贾文和也都面色一整,若真是如此,他们可就赚大了。

“自然是真的,可以在樟水以货易人!”

“数量有限制吗?”

“越多越好,若人过十万,小侄再加米粮十万石!”

“此事就这么定了,王弟、左相,明日尽快敲定此事!

赣南、湘南大灾,流民还是很多的!

就像贤侄所说的,能救一人也是功德!”

“臣等定当办好此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