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鸿门宴(1 / 1)

加入书签

第180章 鸿门宴李世民思索了一阵,对武元衡说道:“伯苍,眼下的这个西川,可比我们想像的要麻烦得多了。

吏制松驰,当官都想着苟且偷安,办起事来拖拖拉拉没有效率;治安混乱,境内盗贼蜂起,吐蕃贼寇也随时可能入侵。

你有什么想法或是对策没有?”武元衡眉头轻皱,说道:“臣下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先稳定动荡的局面。

然后开始整治吏治,肃清边防和治安。

治民先治吏,治兵先治将。

整顿好了西川的官吏,杜绝那些侈靡腐化的陋习,衙门的办事效率自然就会高。

至于治兵,这个就更不必多说了。

殿下一定要将军权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汉州军镇,殿下有时间要多去亲自坐镇,调练兵马分派大将。

不过,在做这些事情以前,最要紧的就是解决眼下的一些危机。

其他的,可以按部就班慢慢来。”

李世民略叹了一口气,说道:“说实话,我的确是有那么一点点心急。

大唐在一天天的走下坡路,我如果还不能在西川好好经营,是无法扭转这个逆局的。

刚刚你说了,要我找朝廷、山南西道节度、凤翔、泾原这些地方请求支援。

这些都不难办。

派出一名信使,带上本王的亲笔书信就可以了。

可是,要找蜀中的富户豪门们借粮借钱,这件事情可含糊不得。

虽说我现在是蜀中之主,但也不能一下就得罪太多的人。

仕人豪门,是皇权的根,同样也是节度使的根。

要是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我,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吧?”武元衡点头说道:“殿下所虑甚是。

虽然殿下这个节度使是他们这些人的主宰,但也至少要在面子上让他们过得去。

殿下刚刚上任,还没有跟谁打过照面,也没有正式的亮过相。

何不趁这个机会,将蜀中凡是有名望的人都请来赴宴。

不管是官员、贵戚还是仕人豪门。

只要是在西川一带,有钱有势有声望的,一个不落全请来。

我想,这些人也不敢不卖殿下这个情面。

到时候,殿下再公然发出请求,让这些人急于国难,主动捐钱捐物。

那效果和性质可就不同了。

这样一来,让他们也能得些虚名,更有台阶可下。

也就不会怨恨殿下什么了。”

“鸿门宴么?有意思!”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这个主意。

还是可行地。

不过在这之前,有必要先联系几家最有影响力的乡绅,让他们先答应,会领头损赠。

有了人领头,这事情可就好办了。

我初来乍道。

对这里的情况不太熟悉。

也不知道谁最有影响力,谁最有钱有势。

伯苍,这几天你就暗中查访一下“是。”

武元衡拱手应了一声。

说道,“这件事情我会马上着手去准备的。

同时,殿下也可以大张旗鼓的往朝廷、山南西道度节那些地方派使者了。

另外还有一条很有用的信息,我想提醒殿下一句。”

“什么?”武元衡微微笑了一笑,说道:“殿下还记得,你那没过门的媳妇,和富甲天下地未来岳丈么?”李世民顿时心头一亮,一拍手说道:“对呀!吴仲孺是大唐的盐商总号头。

蜀地这里,绝对是有他的分号的!包括为全国最大的商行柜坊——永业柜坊,实际上也就是他地产业。

成都这里,肯定也是有他的势力的。

如果我能找到成都的官盐商号与永业柜坊,是不难从他们那里得到支持了。”

武元衡呵呵的笑了起来:“只是为难殿下。

又要为了国事,去低求未来岳丈家地人了。

盐商与柜坊。

是大唐土地上最活跃的物流。

就算西川的盐号与柜坊遭受了极大地损失与打击,他们也能从其他各地调取资源,自行恢复。

果说富户豪门的家财是死水,那盐号柜坊的财富,则是活水。

殿下,你既在在身边留住固定的池海,也要让一溪活水贯入进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蜀中的经济复苏,战乱蒙受的损失尽快恢复过来。”

“言之有理。”

李世民连声赞道,“这样吧。

我让俱文珍辛苦一趟,亲自跑一趟京城,去见见吴仲孺。

将这层意思,对他讲一讲。

争取让蜀地西川,得到他最大的支持。”

武元衡微微笑了一笑,也不插言了。

这其中涉及到许多汉王的家事,他也不好多嘴了。

李世民则是在心中暗自盘算着:吴月琳,也是时候娶进门来了。

有了她这个吴家大小姐,西南一带地所有盐号、永业柜坊分号,都不都对我鼎力支持吗?尽快稳定局势,将她接来才好……当晚,李世民连夜写下了五封亲笔信。

其中一份表章,是上报朝廷的;另外三份,送往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凤翔府浑、泾原李晟。

最后一封家信,则是写给吴仲孺。

他亲自选派了四名使臣,带着书信出发了。

另外让俱文珍带着自己的家信,点派了一百名甲兵骑士,去长安见吴仲孺。

顺道,让他将吴月琳给接到西川来。

这来回大概要两三个月,如有耽搁可能还会更久。

这么长的时间内,李世民完全有把握让西川一带的治安变好,确保他们路上不会有什么闪失。

另外,以吴仲孺爱女如命地个性,还不用尽关系、打通各个关节,以确保其爱女在路上无忧么?做完这些,李世民总算是轻轻的吁了一口气,手都有些发酸了。

接下来,就是筹划那一场特殊地鸿门宴了。

几天的时间里,武元衡整理出了一份三百人大名单,交给了李世民。

上面全是写着西川一带,出名的富户豪绅,或是名仕巨贾。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亲走访了一回成都盐行分号与永业坊坊,成功的取得了他们的支持。

盐号与柜坊的掌柜,自然知道这个汉王与自己的后台东家的关系。

毫不含糊的就答应了汉王的请求,约定在宴席上,会带头出来损赠。

并且会联系一些跟自己关系密切地人,一起促成此事。

李世民心中暗自欢喜。

一切盘点安排就绪以后,他以西川节度使的名义。

发出了请帖。

号称自己生辰,邀请蜀中所有的富户豪门人仕前来饮宴。

这样的请求,怕是没人敢拒绝了。

这一天,汉王府前甲兵密布,车马云集。

蜀中各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都来齐了。

李世民将汉王府的一千五百名飞龙骑士,全都调回了成都来充作仪仗队与戍卫队。

声势赫然。

庞大的汉王府里,开出了一百多桌宴席,人山人海极为热闹。

三百多家豪门贵戚、富户名仕,来了一千多人。

连供应这些人地马匹的草料,都在汉王府后院堆积成山了。

礼品清单长长的一沓。

收受的彩礼与绢帛等物,都堆满了两间厢房。

看来蜀中还有为人庆贺送彩礼的习惯。

像给汉王这种级别地人送礼,少则数百贯,多则黄斤千两。

而且这些人好像还有些喜欢比拼谁送的彩礼更多。

三百多家客人,光送的彩礼就达二十万贯之巨。

这多少有些出乎于李世民的预料了。

不过同时也让他明白了。

不管国家如何遭难,百姓的生活如何困苦,世间总是不会少了有钱人。

人山人海地热闹了许久。

饮宴也过半了。

李世民也差不多跟所有的人都打了个照面。

眼看着时机差不多,李世民将三百家富户都请到了一间若大的房间里,奉上了茶水。

算是自己上任之后,与这些人正式地见个面。

三百余人,分四行坐在房间。

左右各两排矮几坐榻,李世民就坐在当头的座椅上。

这个情景,他还真是有些久违了。

昔日贵为帝尊时,就时常这样与臣子们饮宴叙话。

一番寒暄之后。

李世民走到场中,朝众人拱了拱手说道:“诸位都是蜀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本王初来乍到,不识蜀中的风土人情。

如果有什么怠慢的地方,还请诸位海涵。”

众人自然是呵呵的赔笑还礼,说汉王太过客气了。

李世民也笑了一笑。

徐徐说道:“其实眼下我西川,可以说是灾厄频频。

情况并不乐观。

诸位散居在西川各地,可能对一些情况还不甚了解。

本王今天趁这个机会,可以跟大家说说一些情况。

自从上前吐蕃与南诏联军来犯以后,成都、汉州这些地方,受损极为严重。

粮仓府库,被席卷一空。

军镇的士兵,落荒而逃成了流寇山匪。

现在这两个地方,不仅仅是百姓军民没了饭吃,连军镇防务也变得极其薄弱了。

如果吐蕃再次来袭,相信根本无法阻挡。”

“啊——”不出所料,这些人齐齐发出了惊呼。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想着自己地私财是否安全。

对于这些军政上的大事,是不甚关心或是不太了解的。

李世民继续说道:“眼下我西川正南临极大的麻烦。

百姓没有饭吃,时时提心吊胆。

军镇崩溃,无兵无马无粮草,形同虚设。

大家不要以为,我们今日在此开怀饮宴,天下就太平了。

吐蕃人狼子野心贪婪无厌,随时都有可能再杀来一次,进行一场更大的洗劫。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诸位都是在蜀中根深蒂固地豪门仕族。

如果西川节度再次蒙难,相信诸位都是可以想像到后果的。”

席间已经有人在叹气地说道:“汉王殿下说得极是。

我在成都的祖业,都在这一次吐蕃入倾时被袭卷一空了。

要不是在嘉州一带还有些产业,今日怕是来给殿下贺寿的彩礼都备不齐。

吐蕃人,煞是可恨!”这话一说出来,马上得到了许多人的应和。

一时间七嘴八舌,都议论了起来。

李世民让他们吵了一阵,才扬手止住喧哗,正色的大声说道:“我蜀中天府之国,人杰地灵,怎么能忍受吐蕃这样肆无忌惮的欺凌与羞辱?其实大家都清楚,近年来蜀中连连战乱,被外寇所欺凌,甚至都没什么人愿意到这里来当节度使了。

不过,本王既然敢来,而且还是主动要求来的,就有信心,重振蜀中声威,让异邦诸胡不敢小视!”“好!”众人都欢呼喝彩起来。

李世民笑了一笑。

继续说道:“不过,本王势单力薄,虽有雄心,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别的不说,要解决眼前的一些危机,就十分的捉襟见肘。

成都府与汉州,有近一百二十万军民百姓。

这些人都没了粮食。

要吃饭就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有些还被抢光了家财,在重新安生立命,也要官府的支持。

这将是一笔极其巨大的开支。

本王虽然已经上表朝廷请求赈救,也写信给山南西道、凤翔府、泾原地几位节度使,让他们也慷慨解囊帮助一二。

不过大家都清楚。

蜀道难,物资转运十分的困难。

本王担心,会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何况,这些地方能发来多少物资,还很能说。

所以。

本王今日就在诸位面前,涎着脸提出一个请求:请诸位急公好义,伸出援手。

损助出一些钱粮来。

好缓解眼下的一些危机。”

李世民此言一出,本来颇为热闹的场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的想道:原来,他是这个目的!瞬间冷场。

李世民也不着急,慢慢的踱着步子走回了自己地座椅,淡然说道:“多少请随意,最好是损助粮食、草料与器械这些最实用的东西。

当然,钱也是不可少的。

本王今日在此许下诺言。

诸位今日损赠出来的东西,他日迟早是会要奉还的。”

又安静了半晌。

终于,有一人站出来说道:“汉王,在下是成都盐号掌柜赵三河。

盐号本就是朝廷与官府辖下地产业。

这些年来,虽然我们赚了私财。

但也不能忘了反哺报恩。

成都盐号,愿意损赠大米三万石、钱五万贯。

资助汉王重建西川。

并且,鄙号捐赠出的东西,不要殿下偿还。

愿意无偿献出。”

李世民拱手谢道:“多谢赵掌柜!来人,为赵掌柜立下字据凭信,盖上本王玺印。

不管你赵掌柜愿不愿意要,本王也会应承在这里的。

他日如果有需要,也大可以凭着字条前来取兑。

另外,本王会赠送一张蜀中义商牌匾给赵掌柜。

让蜀地人民都知道,赵掌柜急公好义,忠于国事。”

赵何拱手弯腰拜谢下来:“多谢殿下!”赵何刚刚坐回,又有一名大胖子挺着肚子就站了出来,说道:“汉王,在下是永业柜坊成都分号的掌柜萧永节。

鄙坊愿意捐出米五万石、钱五万贯,以及车五百辆,马匹三百,驴骡三百,木材、麻布各一百车,种子五十车。

以助汉王一臂之力!”“好!”李世民大声赞道,“永业柜坊对么?从即日起,永业柜坊就是我西川节度官府认定的柜坊。

从即日起,我西川节度治下任何地银钱收入往来过账,都交给你来处理!”顿时,一阵惊咦唏嘘声就响了起来。

汉王这样的表态,无疑就是表示,永业柜坊从此得到官府的支持了。

本来,柜坊只是民间商户们为了交流银钱方便,而开设地私人行会。

而且蜀地所在,不下于三十家大小的柜坊,一直存在的竞争。

现如今,永业柜坊一举得到了汉王的支持,从此还不独霸蜀中柜坊行业了?萧永节顿时大喜过望,连连拱手拜道:“多谢殿下、多谢殿下!今后,只是要官府的银钱在我柜坊流通,一律免收手续利钱。

鄙坊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殿下,重振蜀中!殿下何差使,只管开口就是!”在座的人豪门富绅们都不傻。

他们清楚汉王与盐号、永业柜坊的私下关系。

不过他们更加清楚,如果不跟节度使打好关系,自己是挺难生存下去地。

更何况,这一次是公益捐赠,不仅能收获好名声,更能有些好处。

这时还不出手,莫非要等到他汉王强下制令,到各家各户来征剿么?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最先想通了这一层。

马上纷纷的站出来,表示愿意捐赠。

或多或少,或钱粮或马匹草粮,林林总总捐出了好大一堆来。

从旁记事的武元衡,奋笔疾书写下了厚厚一叠。

整整忙碌了半日,捐赠圆满结束。

武元衡清点了一下帐务,报告给汉王说,总计损出了银钱四百七十余万贯,粮米六百余万石。

其他的车、马、衣、食等杂物,不计其数。

李世民拿着帐薄呵呵地笑了起来:“西蜀这地方,土财主还真是挺多的!”残唐重生李世民跳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