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赌局(1 / 1)

加入书签

第368章 赌局听到皇帝这个准字,马燧心里又犯嘀咕了。

众人散出武德殿以后,他忙不迭的揪住陆贽追问起来。

“陆老九,你说……你怎么单单举荐了这个裴度呢?”马燧不解的道,“他不是你的门生吗?淮西是武元衡打下的,现在却派你的门生去接手后事,岂不是一样的有抢占功劳之嫌?”陆贽抚着短短的黑须,呵呵的笑道:“马兄,你难道没有感觉出,皇帝正是有意如此吗?”“此话怎讲?”马燧仍然是不解。

陆贽笑了一笑,说道:“其一,裴度执政得力,为人品行端正,从能力上讲是特别的适合去料理淮西的战后事宜。

这一点你不否认吧?”“不错。”

马燧说道,“可是朝上这样的人多了去了。

为什么独独就是裴度?而且你和皇帝之间,就这样达成了默契?”陆贽神秘一笑,说道:“其二。

皇帝有意栽培裴度,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日子以来,裴度在御书房与皇帝朝夕相处,皇帝对他的能力为人自然是非常了解了。

像裴度这样的青年才俊,需要的就是机会。

只要给他们磨练的机会,就会成为出色的栋梁之材。”

马燧急道:“唉呀,你就快说正题吧!我就想不通,派你去,和派你的门生裴度去有什么区别陆贽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着急,说道:“区别大了。

如果是派我去,武元衡和前方的将士们,都会感觉皇帝这是有意让在下去抢夺武元衡的功劳,削弱他的业绩。

因为在下与武元衡,是旗鼓相当的人物。

但是裴度只是个后进晚辈,他去淮西接手战后事务。

不会让武元衡与他手下的官将产生敌视。

因为,裴度只是小人物,对武元衡构不成什么威胁。

武元衡大可以拿出高姿态来,以前辈的架子照顾一下晚辈。

实际上,武元衡也是一个惜才爱才、惺惺相惜之人。

对于裴度的到来,他必定不会有什么反感。

其实皇帝这样做,用意极深。

你自己寻思寻思。

也不难理解。”

马燧皱眉沉思,许久后缓缓点头道:“明白了,明白了。

皇帝这样做,既不让武元衡失了面子,也不会让他手下地官将有什么不满;更不会让东征军那套班子。

在淮西一带一家独大。

一碗水端平,着实高妙、高妙啊!”“还有一点。”

陆贽说道,“皇帝有意让朝廷里的派系实力均衡,功劳分摊。

这样武元衡也不会锋芒毕露功高震主。

皇帝,这也是有意的在对武元衡进行保护。

古往今来。

功高震主的臣子,不管他的为人品行如何,不管他与皇帝的关系如何密切。

又有几个得了好下场的呢?呵呵!马兄,这些话可别在外面乱说。

咱们做臣子地,要时刻注意低调、本份。

知足者,方能长乐。”

“高论、高论!”马燧连连拜伏。

此刻的东征军,已经结束了短暂的欢庆活动,正在对淮西属地进行最后的军事盘查。

原淮西节度治下的所有官将,已经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处理。

罪大恶极与吴少诚关系密切者,一律拘押起来送往了长安。

由御史台定罪处理。

对于其他的一些小人物与非主要案犯,武元衡本着稳定至上的宗旨,大罪化小,小罪化了,进行了从轻处理。

武元衡何等聪明的人。

他清楚的知道。

只要淮西初定,朝廷就会考虑开始对平卢淄青节度采取动作。

到时候。

他这个临时刺史也该去办别地事情了。

在新的刺史上任之前,他有必要将一些复杂、棘手而又**的事情,帮皇帝给办下来。

不然,到时候等他地军队一走,新来的刺史在淮西这块地方可没有什么大的威慑力。

全凭政治手段解决淮西的遗留问题,将会异常的艰苦。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武元衡现在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态。

武元衡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在淮西的土地上刮起了一阵猛烈地飓风。

淮西近六百余名官吏,全都从他的手上走了个照面。

该杀的杀,该送长安的送长安,该提拔的提拔,该赦免地赦免。

短短的十几天时间,武元衡就将淮西这块广袤地大地翻了个底朝天。

旧有的政治格局完全打乱,就如同将一副牌整理了一番,然后重新清新再分发下来。

淮西原有的数万军队,也全部打乱混编,要么退役回家,要么分属左神策卫与左龙骧卫。

每一个士兵都在朝廷那里有了户籍档案和登记,从此他们只有一个主人——大唐朝廷。

军队组改的速度,着实惊人。

在东征军的强力镇劾之下,整个军队组改没有发生任何的骚乱和异常。

战败被俘的淮西军,一心只想求活命,比关内的那些老爷兵们接受组改时要老实多了。

半个月以后,东征军将淮西军完全吞没消化。

有近三万人退役回了老家,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剩下的精锐则是大部份补充进了东征军里。

这样一来,武元衡手下的人马已经多达八万人。

既然淮西已平,李抱真与上官手下兵马也各自回了驻地。

大将王沛与李珙,经过淮西一战,与武元衡和李、高固等人也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朝廷的东征军与地方的兵马,关系也变得融洽和亲热起来。

入冬了,天气已经变得有些寒冷。

淮西向来富裕,军事物资丝毫不缺。

除了粮草军械,冬衣与御寒用的干柴的储备也是异常的丰富。

东征军已经不需要东都运送补给了,就地休整等待着朝廷的旨令。

淮西的稳定速度,快得令人吃惊。

平卢节度和朝廷,都眼睁睁的看着这块地方的动静,然后打着手中的政治牌。

至从蔡州城被攻破的那一天起,李纳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

他内部的人马也在这时分成了鲜明的两派:战,或降。

也几乎就在同时,皇帝地强硬态度传达到了平卢:李纳,只有两个选择。

其一,与大唐朝廷正面对抗殊死一战。

其二。

接受朝廷的招安,去王爵、交兵权自废节度使接受朝廷改组、进京。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平卢内部,已经吵成了一团。

主战与主降两派,几乎闹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李纳自己也是心惊肉跳。

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比起吴少诚来,还是很有差距的。

武元衡解决了吴少诚。

实力大增,军队士气极度高涨。

而且黄淮一带,也只剩了他一家节度使敢跟朝廷对立。

卢龙节度的朱滔,远在燕北之地,对他不会有任何帮助。

现在。

他已经是孤身奋战,与整个大唐的天下为敌。

可李纳也并不死心。

放在手心里地荣华富贵,谁想这样轻易的放弃?去王爵也就罢了,兵权可是保命的护身符,死活不能交;进京?去了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不丢命就不错了!但是……如果跟朝廷对抗决一死战,单从实力上讲,他自己也知道。

胜算……几乎不到一成!李纳,几乎每一天都在侥幸与绝望之间徘徊,苦不堪言。

腊月初一,李世民亲笔疾书写下了一份圣旨,对平卢李纳做出了最后通牒:在大年三十以前,李纳如果还不进京,朝廷就要采取武力的方式,来解决平卢的事宜!圣旨走出长安地同时。

裴度也一起上路,前往蔡州接任刺史一职。

这个用意就非常明显了:裴度一到蔡州,武元衡就重新做回他的东征军大元帅。

李纳再不就范,就要提兵北上,荡平平卢淄青节度!裴度到达蔡州的时候。

目瞪口呆。

在他的预想之中,蔡州这里刚刚蒙生了如此巨大的战事。

饱受战火摧残,应该是满城破敝、千里无人烟地凄惨景象才对。

不料,整个蔡州城内都是整齐有序;百姓们非但没有战后的慌乱与凄苦,反而个个安居乐业。

淮西一带的富足与繁荣,也是大大地出乎他的预料之外。

比起关内的长安、洛阳等地,蔡州在规模和气势上自然有些不足。

但这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富裕。

现在他才相信了,原来天下食盐,真的是十有九成产自淮西;早在形成割据以前,大唐天下的赋税有三成是来自这块富饶的神奇土地。

武元衡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稳定淮西地民生,将政务军事料理得清清楚楚只等他裴度来捡便宜,也让裴度异常的惊愕和佩服。

二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既然裴度已经到了蔡州,武元衡心中也清楚,是时候整军备战了。

大军休息了月余,现在已是兵强马壮士气震震。

踏过黄河扫平平卢,不在话下。

年三十眼看着一天天近了。

李世民和武元衡,都在瓣着指头过日子。

平卢节度使李纳,一直没有大的动静。

既没有进京,也没有很大的调兵动作。

腊月二十,八万东征军跨越黄河,开始向平卢淄青节度挺进。

如此同时,许州、冀州、昭义等地的兵马,也陆续和武元衡合兵一处,开始向李纳威逼而来。

三天以后。

十万大军已过黄河,平卢淄青节度近在咫尺。

东征军里每天敲响地战鼓,几乎就可以震动平卢的城池了。

腊月二十四。

武元衡像往常一样,带着董重质、李、李三人,骑上马走上了一处高坡,朝平卢节度地城池远眺。

“大帅,我们打的赌还算不算数?”董重质对武元衡说道,“卑职眼看着就要赢了。”

李在一旁冷笑一声:“你赢不了武大帅的。”

董重质不屑的瞟了李一眼,闷不做声。

武元衡看了他们二人一眼,微微一笑说道:“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相信你们二位都是识大体之人。

眼下都是为国家出力,同时也是戴罪立功,我希望你们之间能放下私仇旧怨,同心协力。”

董重质与李都惭愧的拱手拜道:“大帅教训得是。”

“稍后回去,由我做主,你们二人对饮一杯,前恩旧怨一笔勾销。”

武元衡说道,“如何?”董重质和李对视一眼,一起点头道:“自当遵命!”李在一旁笑道:“你们两个以前是各为其主。

一个侍奉吴少阳,一个侍奉吴少诚。

现在,这二人合起来都败在武大帅手上了。

你们为什么还不心服口服呢?其实你们都很厉害。

一勇一智,要是能通力合作的话,必定所向披靡。

如果老是这样小肚鸡肠的勾心斗角,只会惹人笑话。”

董重质与李满面羞惭的拜道:“小将军说得是,是我等糊涂了。”

武元衡笑了一笑,岔开话题说道:“刚刚董兄说到我们二人的赌局。

虽然现在已经是腊月二十四了,但我仍然坚持,我会赢。”

“是么?”董重质眉头一皱,疑惑道,“大帅为何如何肯定?”武元衡笑道:“因为时也,命也。

就算李纳自己一百个不愿意,这时候也由不得他了。

实际上,朝廷要削蕃、要撤节度,并不会逐一打击面面俱到。

解决了淮西,就如同一团线找到了线头。

遁丝剥茧,那就容易了。

平卢也好,卢龙也好。

这些蕃王强镇,往日再如何强大嚣张,现在也是秋后之蝉优势全无。

如果李纳没有患上失心疯的话,是绝对不会干傻事的。

他现在所需要的,是本帅给他一个台阶下。”

“什么台阶?”三人异口同声的问。

武元衡轻挑嘴角,微笑道:“让平卢节度的所有人,都看到东征军的军威!到那时候,他们自知不敌,就再也没有不投降的理由了。”

残唐重生李世民跳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