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攻取洛阳(9)(1 / 1)

加入书签

进的洛阳城,真是没想到此时的洛阳竟然如此破败。

市面街道似乎连信阳。

南阳都不如。

也许,这是清廷有意为之?就像后世的侵略者到了这里,虽然时间不长,也要恶狠狠充满恶意地改掉“洛阳”这个名称?

让张林把第一师师部设在了城内,我和董大海带着总部参谋班子和警卫部队进驻了城西涧河东岸的那个占地巨大的王府,也就是后世牡丹花会主会场的王城公园。

虽然不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但是园子里的湖水,假山,亭台还有开满湖面的映日荷花比起破败的城内街道真是天壤之别。

通讯兵忙着架设电话线路,电台室开始忙忙碌碌地工作起来。

我仍然在苦苦思索着下一步的动作,特别是如何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

这是英法对清廷的战争,也是对中国人民的战争,可是当时甚至清廷内部的许多地方督抚大员却认识不到这一点。

从7月联军抵达渤海天津附近海面,8月1日登陆到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出北京,再到安定门落入敌手,在清廷一再要求“勤王”的上谕督促下,最后到达北京外围“勤王”的外地清军不过寥寥数千人而已。

清廷此时的政权其实已经岌岌可危,几乎是号令不出北京了,只是英法联军只是胁迫清廷替攫取侵略利益,而不是要推翻清政权,所以才让这个政权得以苟延残喘了半个世纪,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更深重的灾难。

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未尝没有遵从祖训逃回东北老家的意思。

而后来庚子之变,他的妃子,叶赫那拉氏之所以没有向热河逃窜,是因为此时的东北已经成了沙俄和日本角逐的势力范围。

这个“老家”已经是回不去了。

傍晚,战报陆续汇总过来。

龙门一带的清军早已被迫投降。

骑兵团向西追击中也俘虏了大批的敌军。

逃跑的敌军又迎头遇上了从新安、宜阳向东迎击、堵截的军直属队主力部队,大部被击毙或被俘虏。

只是俘虏中虽然有洛阳地方的一些官员,却未发现关保的踪迹。

后据俘虏供称:关保在逃出洛阳后立刻与身边少数亲随换上便衣脱离大队躲避。

是避入西南的山区密林?还是趁乱北渡黄河逃走?这个草木茂盛的季节,我军一时倒也不易查获。

这里又不是我们的老根据地,到处有地方部队、民兵之类的帮助设卡查问。

这家伙只要比如乡村农家,许以重利或者杀人灭口,逃脱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算了,我们对他这样的清廷官员也不是很重视。

由他去吧。

洛阳城和城内的大批粮食物资留给了我们,也算这小子的一点贡献吧。

比当初守驻马店的那个杨致信可要厚道多了。

部队部署稍稍作了调整。

军直属队驻守洛阳及其周边,第一师主力和装甲大队附带部分迫击炮部队挥师西进。

骑兵团的一半参战部队则向东归还建制。

向西进攻的部队在张林统一指挥下,势如破竹,连克渑池、陕县,威逼潼关,秦川震动。

至8月5日,豫西各县均落入我军掌握之中。

其中南阳西部的西峡和淅川两县是在我军攻克洛阳第二天,辛兴派出他新近接受了局今年直属队淘汰下来的步枪的第九团开始发起进攻的,至8月4日两县县城和主要的村镇悉数落入第三师掌握之中。

收编了相当部分的当地武装。

西峡口以西的陕军相当恐慌。

至此,洛阳战役结束。

下一步,首先是巩固根据地的任务。

这个第一师还真是即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宣传队。

这些天战斗当中已经开始新区的巩固工作了。

辛兴那边应该做的也不错吧。

严学文已经到西峡视察了。

王平对那里也感兴趣,辛兴替他控制了好几个矿场呢,只是那里的采掘方式相当原始,矿工生活十分悲惨,几乎是奴隶一般。

相比他们,我们工业师和军用、民用工厂的员工的待遇简直就是天堂一样了,虽然我视察的时候觉得他们条件艰苦。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

时间、地点变化,概念和标准也会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