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吉县县城座落在恩江和赣江的交汇处,汛期到来时节,江水滔滔,宽阔的江面烟波浩淼,颇为壮观。
恩江南岸有一座形状如笔,直戳云天的山峰,人称“文峰山”,吉县县城文峰镇由此而得名。传说有一年梅花鹿下凡,文峰山顶一块青石板上居然长出了一根春笋。翌年,文峰镇鉴湖边有一解姓人家生下一子,取名解缙。后来,解缙成了闻名遐迩的江南才子,明朝永乐年间,他主编了流传百世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文峰镇的外观并不怎样雅致,一条不知哪个朝代留下来的古城墙,从恩江和赣江的交汇处顺着赣江往北延伸,城墙年久失修残缺不全。晚清时代留下的鱼鳞瓦房,与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兴建的工厂、机关、学校、商店、医院、饭店和人民文化宫等建筑物掺杂在一块儿,显得既杂乱又无章,让人看不出什么独特的风格。
县城东面有一块几十亩宽的湖面,状如明镜,称为鉴湖。清晨,红彤彤的太阳从大东山的山顶上冉冉升起,宽阔的湖面披上一层金色的霞光,白鹭在湖面飞翔,野鸭在水中嬉戏,百鸟啁啾,这湖光山色仿佛给古老的县城增添了些许生气。
仲秋,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座落在鉴湖旁边的吉县中学校园内红旗招展,人声鼎沸,一年一度的校秋季运动会在中学生们的阵阵呐喊声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运动会主席台设在教导处楼下的门厅前面。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一条红底白字会标“吉县中学一九六五年秋季运动会”。主席台紧挨着新修的环形跑道,跑道旁边是一口大池塘,文人墨客们称之为“洗墨池”,硬要抹上一点文雅的色彩;池塘南面便是目前全县最大的运动场——吉县中学南操场。
现在正进行着男子1500米决赛。
跑道是简易的。体育教研组长肖济世老师领着钟山他们这帮文体委员绕大池塘到南操场,再顺着围墙从初中三年级教室后面转到教导处楼下门厅前,一段一段地量,不多不少一圈正好三百米!跑道经过中学生们一番认真的修整,显得宽敞、平坦,几道雪白的石灰线,画出了运动员们必须遵循的运动轨迹。
中学生们按年级、分班次坐在跑道两边。初三(4)班坐在一个转弯的地方,这里距离冲刺的终点一百米左右,是班文体委员钟山经过一番精心选择而确定的。他知道,这一百米冲刺的路程最关键,运动员的意志、体力和毅力都要在这段路程上经受最严峻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取得名次就看这一百米的发挥。坐在前排的肖朴田不时站起来,那颗不安分的脑袋老是晃来晃去,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不知在找寻什么。只见他附在一位男同学的耳边嘟哝着什么,然后呲牙咧嘴地对罗素芳做怪脸。罗素芳是个不爱吭声的女孩,生性文静,腼腆,平时也很少跟男同学搭讪,肖朴田却老太婆吃柿子——专拣软的吃(欺)。见罗素芳别着脸装做没有看见,他越发用一种阴阳怪气的腔调对罗素芳挑逗地说“喂,喂,罗素芳,你瞧你瞧,李华落在最后面了,也真个是,晓得自家不是一把金刚钻,偏要揽这个瓷器活,跌鼓(丢脸),跌鼓啊!”
不知怎的,只要有人在素芳面前提到李华,她的脸就会红。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李华从乡下转学到县城,跟当县农机厂厂长的父亲租住在她家里。那时县农机厂刚建厂,工厂就办在县城东门老街上,离素芳家很近。后来,农机厂发展了,在县城北门新建了厂房和宿舍,李华跟他父亲也搬到新宿舍去了,肖朴田这家伙却还像在小学时那样,老拿他俩开心。女大十八变,素芳上中学后越来越文静,不爱说话,只专心学习做功课,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是忍气吞声。可她的好朋友“小辣椒”霍萍却不一样,生性泼辣爱打抱不平。霍萍比素芳大两岁,家在吉县北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种田人,偏偏生了这么个性格倔强泼辣的女儿,肖朴田几次碰在她手里都吃了亏。这会儿,肖朴田的话让霍萍听见了,被霍萍狠狠瞪了一眼:
“少哇(说)两句又不会把你当哑巴卖了,多管闲事,冒(没)出息!”
肖朴田楞了一下,乜了霍萍一眼,耷拉着脑袋老老实实地闷不作声了。
大个子钟山坐在最后面,虽然已经足够看清运动员们奔跑的情景,他还是焦躁不安地站起来。他是班里的文体委员,为班里能在这次运动会上争个总分前六名,他费了不少心机。他对李华心中有数,虽然李华个子不高,但凭他的体力、毅力和身体素质拿个前两名是没问题的。第一名积6分,第二名积5分,他的小九九里,李华至少这5分应该是没问题的!现在已经跑了两圈了,李华却还是跟在后面跑,他有点沉不住气了。
“哎哟,踩我脚啰!”有人尖叫。
“谁让你的脚乱伸,喂,你还有这个闲情逸致啊?”
那位被踩着脚的中学生叫郭祖康。此刻,他正拿着一本物理课外书在专心致志地看。就在钟山心急如焚的时候,他正在电的世界里邀游。他被电子的神奇功能震惊了!他似乎进入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奇妙世界,那个世界里的一切是那样的新鲜,令人耳目一新;那个世界里有那么多亟待解开的谜团既使他兴奋,更令他神往!他十分贪婪地在字里行间寻觅着,希冀能从中找出答案,满足他急切欲知的愿望。不是钟山这只倒霉的大脚板踩得有了痛感,他决计不会尖叫的。他本来就打算不来,是钟山硬拽死拖把他从教室里拉出来,他认为这实在是浪费时间。
黄背心、蓝短裤、白力士鞋,胸前和背后都挂着一块白底红字的“068”号牌,汗水把背心和号牌都浸湿了,李华不敢松懈地跟在别人后面跑着。赛前,他让自己全身放松,特别活动了腿部各关节,他对这次赛跑充满了信心。进入初中以来,他就养成了跑步的习惯。因为农机厂搬到北门离学校远,考入中学后他就做起了寄宿生。每天清晨他很早就起来,从校大门出发,沿围墙向北,跑到北门农机厂,再顺马路转到县人民文化宫,然后向南经过县委、县人委,跑到汽车站,最后沿鉴湖跑回学校,这么一个大圈约三千米。他天天坚持,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不但在意志和毅力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身体素质和耐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已经跑了两圈,他的呼吸平稳,不喘不吁,也不感到累。按赛前的计划,前三圈只跟在别人后面跑,不拉下也不领跑,保存体力。
第四圈了!
李华渐渐加快了步伐,开始抢跑追人。只见他渐渐往跑道边上靠,迈开双脚,加快频率,一个一个地赶超起来——
初三(4)班**起来:有人站起来口里一个劲地喊“李华,加油!李华,加油!”;有人提醒李华“还有五个!还有五个!超过他们!超过他们!”——
“此乃后发制人也,妙哉!妙哉!”
与班学生会主席周斌坐在一起的吴才顺忽然大彻大悟地发起感叹来,他摇头晃脑念念有词向李华伸出大姆指叫绝,惹得周斌朝他瞪眼睛皱眉头。
周斌冷冷地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不说话。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太意外了,在他看来,像李华这样年纪小个子又矮的同学,跑在后面是顺理成章的事,就像入团、当班干部一样,都不应该在周斌的前面。(实际上也是这样,周斌现在是班团支部组织委员兼班学生会主席)进入初中以后,从文峰中心小学一块升初中的周斌、钟山、肖朴田和李华等人同编在一个班,按理说,从小学到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推移,同学之间的友谊应该越来越深厚。然而,周斌和李华之间却总像有一层隔阂。在周斌看来,一个农村来的土老表不应该跟县城工人阶级的儿子平起平坐!况且,周斌的年龄也比李华大两三岁。他朦胧地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无论在任何方面(当然包括学习),李华只要超过他,他就会感到脸上无光,浑身不自在,甚至失望、烦燥、气恼和懊丧。这些莫名其妙的感觉从初一开始就困扰着周斌,现在越来越强烈。就拿这次1500米赛跑来说,作为一名班干部,周斌也希望班里这次运动会上总分能拿上名次,可他却又宁可不要1500米赛跑这几分——他实在不希望李华“跑”到自己的前面去!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李华正憋着劲一个一个地超越别人,眼看着进入了前三名!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突然袭上心来,他开始感到烦燥和不安起来。
李华前面只剩下一位高个子的高年级同学了!
全班同学欢呼雀跃起来,有几位竟手舞足蹈扯着嗓子喊“快点呀,加油哇——”也不知道他们是在为哪一位加油!
“哼,大惊小怪,咋呼个啥,不就是跑个步嘛,得个第一又能怎么样!”一个穿着时髦,长相俊俏的女同学嗲声嗲气地说。她一边说话一边吐着瓜子皮,旁若无人。旁边的同学不时闻到她身上散发出花露水的香味。
霍萍不满地睥了她一眼,没说什么。她叫刘娇花,肖朴田们在背地里叫她“交际花”。她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给县人民银行一位当干部的男人。继父膝下无儿女,钱都花在了刘娇花身上。她是母亲和继父的掌上明珠,噙在口里怕吞进肚子里,拿在手上又怕掉到地上——,她从小就娇生惯养,爱打扮,好吃零食,平时嘴巴总是不停。她的学习在班里倒数第一,可她一点也不在乎,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混上一张初中文凭,继父就可以拉关系找路子跟她找到工作!班主任马文华老师拿她没办法,几次劝她退学,她继父和母亲成双成对地找到学校,在校长班主任面前又是鼻涕又是眼泪,什么孩子年纪小冒地方呆呀,什么怪自己平时工作忙没管好小孩呀——,总之,死活要让她留在学校“漂”大一点身子,混到一张文凭。这位千金小姐就在这样一次次的软缠硬磨中厮混下来。
最后100米冲刺!
李华离跑在最前面的高个子同学仅差五米之遥!
经过初三(4)班的转弯处时,全班同学突然爆发出有节奏的声浪“李华——加油!李华——加油!!——”一股热流突然涌上李华心头,全班同学的亲切支持与热切希望,随着一声声的呼喊送进李华心中,李华精神骤然大振,身上似有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迸发出来“赶上去,超过他——”他的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呼唤,似乎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他的脑子里惟有一个念头:追上去!追上去!!追上去!!!
文体委员开始是指挥全班同学有节奏地呼喊,继而绕到李华旁边领起跑来,边跑边扯着嗓子喊“快,加油!快,加油!——”
李华憋足一口气突然发力,在离终点还有六、七米的地方终于超过了那位高个子同学,第一个冲到终点!当他用胸部猛撞那条蓝白相间的冲刺带时,兴奋和极度的疲惫一齐涌了上来,嗓子眼有一种甜腻腻的感觉。他感到有些心力不支了。忽然,一只有力的大手架住了他“不能停下来,不能停下来,慢跑一会儿再休息!”是钟山!他比李华大三岁,个子也是班里最大的,即使李华瘫下来,他也能轻松地架着李华在操场上慢慢地转悠。李华伏在钟山身上,任由他架着慢慢地走,心里感到一阵温暖。他被钟山这种真挚的友情感动,尽管累,心里却十分舒坦。
“来来来,我们的冠军,辛苦啦,请喝杯糖开水恢复恢复体力!”霍萍、罗素芳、赵小燕等班里一群女同学首先迎上来,霍萍嘻嘻哈哈地递过一只墨绿色的军用搪瓷茶缸,李华也不谦让,接过茶缸就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嗨,真甜!”他把茶缸还给霍萍的时候,感激地说“谢谢!”“谢啥,也不晓得是哪位放咯(这,这么)多糖,冒把你的牙齿甜脱了吧?”霍萍俏皮的问话把同学们都逗笑了,站在霍萍身边的罗素芳脸霎时红起来。这时,班里的男同学们也围上来了,大伙欢天喜地像迎接凯旋而归的英雄一样,簇拥着李华和钟山向教室走去。霍萍突然“哎哟”一声叫起来,她的右臂被罗素芳狠狠地拧了一下,痛得她直咧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