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请继续学习(1 / 1)
大约20分钟,穆叶来到了豆瓣书店,直奔三楼,找到三号书架第五排,果然,放着两册《精品咖啡学》,系统给的地址还是十分准确的。
穆叶将两本书取了下来,反过来看了一眼,心中顿时产生一句“当讲不当讲”的话。
吗卖批,这书要65块钱一本,两本就130元了,怪不得系统不愿意出这个钱!系统是真抠啊!
这书有什么好看的这么贵!
穆叶把书往腋下一夹,跑到一楼结账去了。
买完了书,穆叶就不着急了,看看时间尚早,本着省钱的原则,坐了辆公交车慢慢的返回了新区。
到了新区,穆叶立刻返回了咖啡厅,从里面把门反锁,拿出书籍,认真的学习了起来。
其实学习这件事情,可以在家,也可以在咖啡厅,但是经过穆叶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今晚一定要在店里学,不能回家学。
原因有二,第一,学习这种事情容易困啊!万一自己学困了,可以喝杯咖啡提提神;第二,柳晴跟那一帮同事、前辈们出去嗨了,回来的时候不一定喝成什么样,这要是万一喝多了耍酒疯,不是影响自己学习么!
所以,躲在咖啡厅里偷偷学习,再合适不过了。
穆叶拿出书,翻开第一页。这第一章内容,讲的是咖啡演绎史(上),主要讲述了咖啡的发展历史和神话传说,咖啡的起源与发现。其中以“牧童卡迪”为主。
书里面是这样说的:
根据牧童说,讲述了埃塞俄比亚牧羊童卡迪与他的羊群最早发现了咖啡提神助兴的功效。
相传,公元六至八世纪,埃塞俄比亚牧羊童卡迪在山麓中照料一群山羊。有一天,卡迪发现羊群兴奋莫名,活蹦乱跳,连病羊和老羊也回复元气,飞奔乱舞起来。他仔细观察,原来羊儿是误食了山坡上不知名植物的红果子。于是,他索性摘了几颗试吃,感觉酸甜可口,没多久他的倦意全消,身轻体畅。
此后,卡迪每天跟着山上的羊群吃红果子自娱,与羊群共舞嬉戏。一天附近寺庙的长老经过山麓,看到卡迪与羊群共舞狂奔,于是走进看个究竟。卡迪告诉他这是红果子的神奇功效,长老半信半夜,摘几颗吞下,顷刻间老骨头似有股真气贯穿,元气百倍。
长老返回寺庙,深夜晚祷,瞌睡虫来报道,突然梦见,让他快以白天所见的红果子煮水来喝,即可回神。从此,红果子醒脑神奇功效不胫而走,此后,教徒夜间敬拜前,都会先喝红果子熬煮的热果汁,历史上管这种果汁叫“咖瓦”。
而咖瓦的阿拉伯文文为“美酒”的意思,也就是“咖啡”的前身。
看到这个无比“神奇”和扯淡的传说,穆叶差点笑出来。
大哥,古人都这么能编故事吗?讲的跟真的一样。首先,羊不吃种子吧,就算误食了也会吐出来不是?其次,就算羊不小心吃了几颗“咖啡”,也不至于跟嗑药一样吧!最后,人吃咖啡就更别提了,咖啡种子难吃的一批,怎么可能酸甜可口,咖啡是可以提神,但是也不是一颗两颗就能搞定的啊!
太能扯了!这是穆叶目前为止,对这个传说最“客观”、“公正”的评价。
西方的古代人曾以“黑黝如恶魔,滚烫如地狱,纯洁如天使,甜蜜如恋爱”来形容咖啡,足以见得咖啡带给当时人们这种爱恨交加的魅力。要说这咖啡的起源,恐怕是跟“广大劳动人民”有关吧,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摸索出的真理。
第一章讲咖啡的起源,第二章讲的是咖啡的传播,咖啡给当时社会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影响。
咖啡是艺术的助推手,咖啡是革命的催化剂。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德意志着名音乐家贝多芬,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