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耍赖我是专业的(1 / 1)
在高思的建议下,高文婷开学后经常住在学校,只有周末才回小院。体育大学距离创业园也不算远,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高思就想晚上带她一起。
傍晚5点,高思给高文婷打了个电话。
“怎么了哥,是不是想我了要请我吃饭?”电话另一端传来高文婷开心的声音。
“对啊。晚上七点私房菜,去不去?”高思问道。
“必须去,你现在在哪儿?”高文婷问道。
“我在公司。你直接来找我吧,把车就停在创业园地下,晚上回家住,明天早晨你再开走。”高思直接安排道。
“行,听你的。”高文婷高兴得就像是一只出笼的小鸟。
高思看了看表,时间还早,他就在电脑里打开点石成金实验室最近一个月新材料预测的分析报告看了起来。
上个月总共完成新材料预测2900种,平均完成一种新材料理化性质预测的时间是25分钟,每天可以完成不到100种全新化合物的预测。
这个数量听起来不少,但在这不到3000种化合物中,绝大多数都是毫无价值的东西。
以前高思异想天开地认为,把所有可能存在的化合物都计算一遍,然后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料数据库就行了。现在看来,这件事情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因为在海量的计算量面前,就算是超算也显得如同蜗牛爬行一样无比缓慢。
计算机科学家曾经对信息社会有个预估,说人类社会对于计算的依赖会越来越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计算需求会呈现指数级别的增长。
而现在摩尔定律已经失效,芯片性能已经几乎提升到了极限。此时,计算能力的不足可能就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阻碍。据科学家计算,到2050年,人类可能要把电能的一半以上都用于计算才行。
这样看来,建造速度更快,延迟更低,同时能耗更少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建设超级太阳能电站,然后再建造更强大的超算中心,这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研发新型计算机的工作也必须提上日程才行。
量子计算机肯定是更先进的计算设备,但量子计算机的技术瓶颈实在太多,高思手里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也许同样是冯诺依曼架构的超导计算机是一个不错的技术路线。
不过,超导计算机如果想要应用起来,就需要常温超导材料的支撑。想要尽快找到常温超导材料,就必须让材料预测项目加速。想要加速材料预测项目,就必须要有更快、能耗更低的计算机……
玛德!死循环!
就在高思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感觉到脑后一股阴风袭来。高思立即一个缩颈藏头,把脑袋缩到椅背下面。果然,一条穿着黑色运动裤的修长美腿从椅背上方扫过。
“高文婷!你这一脚要真踢到我,估计我直接能成植物人。”高思话里没有多少怒意,听起来更像是无奈的抱怨。
“没事儿,我有钱,把你踢傻了我养着你。”高文婷说着话,攻势一点不减,她矮下身子,一脚扫向出溜到椅子下面的高思。
高思双手撑着椅子扶手,双脚一蹬,椅子向后一滑,躲开攻击的同时腾身而起,离开了椅子。高文婷起身又是一脚,直接踢向空中的高思,心想:看你这回怎么躲。
果然,腾空的高思只能用双手去挡,被高文婷一脚踹中,随后翻身站起。
高文婷收回脚刚想嘲讽两句,却感觉脚底下凉飕飕的,原来是鞋子不见了。
高思一扬手,把一只白色的运动鞋扔了过去,笑道:“你穿鞋打不过我,光脚就更打不过了,赶紧把鞋穿上吧。”
“哼,说好了不还手的,又欺负我。”高文婷气哼哼地说道。
“我没还手啊,你鞋自己掉了,我帮你捡着还不行?”
高文婷蹲在地上把鞋穿好,问道:“咱们什么时候走?我饿了。”
……
电话叫上沈云妹和马天培,四人一起坐上高思的自动版小鹏轻电,直奔徽州私房菜。
自动版的小鹏轻电绝对是聚餐的利器。喝酒不用请代驾,还能自动规划合理路线,一个一个地把醉酒的人送回家。除了不能把人扛上楼以外,一切服务都堪称完美。
到了私房菜,高思点了几碟小点心和一壶黄山松萝。
“文婷,你不是饿了吗,先吃点儿点心垫一垫。”
“不要。咱干嘛不点菜呀。我们食堂伙食太差了,我中午就没吃饭。”高文婷一阵抱怨。
“还有客人没来呢。你先吃块徽墨酥,特别香。”高思哄着高文婷。
徽墨酥其实就是芝麻糕。因为徽州的传统,芝麻糕会做成墨锭一样的标准尺寸,整个点心从里到外乌黑油亮,看起就像是一块徽墨,民间有‘能品尝的徽墨’的美称,是文人墨客特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