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回 东宫迎旧主(1 / 1)
听到武则天要立东宫之主,狄仁杰立刻打起了精神,可是又不能让武则天看出来,于是便装作满不在乎的说道:“陛下,这册立东宫之事,需长远考虑,如今距元日已不足整月,又何必着急呢?”
武则天听罢,叹了口气说道:“哎,岁月不饶人,老了,早些立了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不然说不定哪天一觉起不来了,留下个烂摊子,岂不叫后人耻笑吗?”
“陛下乃万岁之躯,现在才到哪儿呀,怎么会老呢?”狄仁杰笑着说道。
武则天听罢,摇了摇头,问道:“狄公今年多大了?”
“过年就七十了。”狄仁杰回答道。
“是啊,人到七十古来稀,狄公觉得自己老了吗?”
“陛下,臣乃凡夫俗子,自然是老了,可是陛下乃是天选之人,九五之身,定是不会老的。”狄仁杰笑着说道。
只见武则天叹了口气,说道:“这历来的皇帝,哪个不是九五之尊,可是谁真的能万岁呢,狄爱卿你也不必安慰朕了,朕都比你大好几岁,怎么能不老呢,说实话,这些年,若是没有阁老你,恐怕朕这位子早就保不住了,你多次救朕,救江山,是对社稷有大功之人啊。”
“此乃臣之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狄仁杰慷慨的说道。
武则天听罢,点了点头,说道:“嗯,正是因为如此,朕才十分信得过你,你可知道这些年有多少大臣看不惯你,上本参奏,朕都是不信的,虽然迫于压力曾把你贬出京城,但关键的时候开始离不了你啊。”
“承蒙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狄仁杰说着,外行拜礼。
只见武则天摆了摆手,说道:“罢了罢了,我们君臣这些年,就不要来那一套了,朕今天喊你来,就是想跟你聊聊真心话,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这东宫之主究竟当立谁,阁老你怎么看?”
狄仁杰当然是支持李显的,可是他也不能明说,这些年来,狄仁杰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不遗余力的保护李唐血脉,维护李唐的地位,李显之所以能够回京,主要功劳也是狄仁杰的。
可如果直接说李显,必定会给武则天留下不好的印象,虽然李显回京后都是安安分分,虽然没有跟相王一样躲得远远的,但也基本不敢议论朝事。
可即便是这样,那么拥护李唐的看见李显回京,就好像有了主心骨一样,顿时看到了希望,在朝堂上也开始掌握了一些主动权。
所以说,此时虽然李显的势力还不如武三思,可是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团体。
此时,如果直接说李显,那必然会让武则天以为李显的势力过大,从而让局势变得更加不利。
只见狄仁杰思考了片刻,说道:“陛下,这册立东宫之主的事,说大了是天下之事,说笑了其实是陛下的家事,相信陛下对这个问题也是思虑良久,不知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武则天听罢,笑着说道:“阁老你这只老狐狸,你是怕说的不合我意,所以又把这个问题给我抛回来了吧,即便是你不说,你以为我就不知道你支持的是谁了吗?你是支持李显的对不对?”
狄仁杰倒也不否认,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英明,在臣的内心里,确实是更偏向庐陵王一些,可是,此事终归还是陛下说了算,陛下不管立何人为太子,微臣都会定力支持,其实,再微臣心里,并没有绝对的偏向谁,臣只是希望能够对陛下好,能够对江山社稷有利。”
武则天听罢,点了点头,说道:“不错,阁老多次救社稷于危难之中,朕深知阁老对江山社稷的赤胆忠心,然这万里江山,终究还是要传承下去,册立谁为太子之事,朕也是想了好多年,终究还在在三个人之间犹豫不决。”
“梁王,庐陵王和相王?”狄仁杰问道。
“不错,这三个人是三个不同的性格,梁王对朝廷之事和为人处事比较积极,庐陵王性格懦弱,犹豫不决,相王正是把自己推得远远的,生怕惹上麻烦。”
“所以陛下更倾向于梁王?”狄仁杰问道,因为从武则天刚才的评价和谈话的语气来中,狄仁杰已经看出了端倪。
武则天倒也没有否认,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梁王在朝廷人缘不错,处事也比较果断,有自己的见地,能稳得住场面。”
“不错,梁王的追随者确实比较多,而且处事果断,有自己的见地,可是难道陛下忘记了崇州之战了吗?当时王孝杰将军多次请求他出兵,也就是太有自己的见地了,最终导致数十万大周军队毁于一旦。作为一个统领者,不仅仅是要有自己的见地。”
狄仁杰抬头看了武则天一眼,发现她在认真听,又接着说道:“几十年前,魏征劝诫太宗皇帝时说过一句话,叫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太宗皇帝正是广泛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让百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陛下觉得梁王是不是虚怀纳谏之人,上次他作为主帅,便搞了个全军覆没,说句不好听的,万一万年后他做了天下之主,又会如何?”
武则天听罢,叹了口气,说道:“也会他会改掉这个缺点的。”
只见狄仁杰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江山之重,容不得或许二字。”
武则天思考了片刻,又说道:“可是李显性格或许懦弱,遇事无主见,江山社稷这么大的担子,他又如何担负得起呢?”
不料,狄仁杰依旧摇了摇头说道:“陛下,庐陵王是陛下的儿子,陛下自然对他的性格是了如指掌,不错,庐陵王的性格是有一些懦弱,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温和呢?陛下觉得一个温和谦逊之人适合当君主,还是一个刚愎跋扈之人合适当君主?还有,陛下所说的主见,依我看,庐陵王并非完全无主见无才能之人,只不过是因为陛下的才能如日光般耀眼,才遮住了庐陵王的才能而已。”
武则天听了这话,倒是有些高兴,然而转头一想,又说道:“可是,我还是觉得李显魄力不足,怕是不能处理好朝廷之事。”
“陛下,请恕臣不能同意你的说法,若是皇帝能处理了所有的事务,那还需要大臣做什么。我们身为臣子的,就是帮着皇帝处理事务,辅佐皇帝来治理国家的。庐陵王是个听话之人,对于大臣的良谏自然会虚心听取,可是要让梁王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吧?”
“可是说道听话,相王岂不是更听话吗?”武则天说道。
对于这个问题,狄仁杰依旧不慌不忙,说道:“不,相王不是听话,他是完全不理会朝政,只求享乐,让一个对朝政完全没兴趣的人把持天下,恐怕不妥吧。反而庐陵王在这三人之间既不急躁,也不放纵,陛下,您可以细细品。”
武则天听罢,又叹了口气说道:“爱卿,你可知道,这周朝是姓武的,姓李的是前朝。”
只见狄仁杰笑着说道:“陛下,你可知道,这庐陵王是您的儿子,这梁王确实你的侄子。”
“儿子如何?侄子又如何?起码他姓武。”武则天不以为然的说道。
狄仁杰听罢,依旧笑着说道:“陛下,您刚才说唐朝和大周是两个朝代,可是没有大唐,又怎么有大周呢?想当年,太宗皇帝四处征战,亲冒矢石,倾其一生,才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后来把皇位传给了子孙。再来说说先帝,先帝在位时对您敬爱有加,何其信任陛下,才会将二子交于陛下,陛下难道就真的忍心,无论如何,你们才是一家人,陛下就真的忍心将先帝遗留下来的江山社稷交给外人吗?”
“武三思是我的侄子,更何况她也姓武,不算外人。”武则天想了想说道。
不料,狄仁杰又摇了摇头,说道:“既然陛下说侄子不是外人,那微臣就有一件事不明白了,此时可能会触犯龙颜,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好,陛下说句不好听的,若是立庐陵王为太子,那么你们在千秋万岁之后,还可配享太庙,若是立梁王为太子,那么您千秋万岁之后,又该置于何地呢?”狄仁杰看着武则天问道。
“自然当在太庙之中。”武则天回答道。
“陛下,自古以来,只有儿子将父母配享宗庙,你可听说过又何人将姑姑配于宗庙的,梁王也有父母,若将姑姑配于宗庙,他的父母又置于何处?我觉得他还是会将父母配于宗庙吧?”
“他敢,这天下都是我给他的。”武则天有些不悦的说道。
“陛下,他有何不敢的,真到那个时候,还会是你说了算吗?”狄仁杰说罢,把目光转移到了武则天脸上。
正如狄仁杰所料,此话一出,武则天便不说话了,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些话,是杀手锏,早知道宗庙对于帝王之家来说是无比重要的,狄仁杰早就想好了这些话,只是等一个合适的时候说给武则天,而今日,正是那个绝佳的时刻。
狄仁杰站了一刻钟,发现武则天依旧紧锁着眉头苦苦思索,便轻轻的说道:“陛下,臣还有些琐事,就不打扰了。”
“哦,去吧。”武则天没有抬头,只是摆了摆手。
“臣告退!”狄仁杰说着,轻轻的退出了书房,此刻,他的脸上挂上了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
华原五台山,药王庐。
经过孙思邈的隔空指点,羽儿已经将一百零八种药配好,并且熬在了火炉上。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羽儿取下药锅,将里面的药汤倒进了一个碗里。
看着那碗黑漆漆的汤药,羽儿犹豫了,师父曾经说过,药量只要稍微大一点,中毒者就会立刻毒发生亡,本以为孙思邈会在旁边知道她,可是那群官兵目不转睛的盯着,所有的一切,只能是羽儿自己把控。
可是到底熬的行不行呢?又不能找人试一下,万一不对,朗哥哥喝了遭遇不测,那自己就是害死朗哥哥的凶手。
程伯献看到羽儿的犹豫,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便安慰道:“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是为了救岳兄,羽儿,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
“对呀,羽妹,我本就是将死之人,若是不成,那只能说明我命如此,若是成了,那就说明我命不该绝,你也不要怕,我们且看天意如何吧,你快些端过来,我正好儿有些口渴。”床上的岳朗笑着说道。
但是一旁的杨霁月看的有些吃惊,这碗汤,是解药,更是毒药,再加上羽儿是第一次配置,难道岳朗就真的敢喝吗?难道他真的不怕死,还是他们之间的信任已经到了无可置疑的地步?
杨霁月正想着,只见岳朗一把拿过羽儿手里的碗,头一扬,把里面的汤药一饮而尽。
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岳朗,看他有什么反应。
过了一刻钟,只见岳朗眨了眨眼睛,说道:“看来是活下来了,难道是成了?”
“应该是成了。”程伯献有些兴奋的说道。
然而,一旁的羽儿并没有那么高兴,只见她所有所思的说道:“药量大了会死,可是不死好像也不能说明正好,因为药量小了也不会死,夜不会解毒。”
“羽妹,难道你不相信你自己吗?反正我是觉得好多了,身上也好像有劲儿了。”岳朗说着,还故意做了身子,动了动胳膊,然而动完之后,他便有些气喘吁吁了。
“苏木,你过来!”门外的孙思邈大声喊道。
“师父,怎么啦?”苏木一边说着,一边跑到了孙思邈的身边。
“没事。叫你又在贪玩,师父要考考你。”孙思邈看了苏木,笑着说道。
“啊?又要考啊!”苏木显然有些不太愿意。
“怎么了?不想考也行,手伸出来,让为师打一百下。”孙思邈忽然变的严肃起来。
“师父,那还是考吧,考吧!”苏木连忙笑着说道。
“好,那我们就看看解毒常识,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好,请问中毒之人得脉搏跳动次数跟正常人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了,师父。”
“哦,有何不一样,是比正常人快还是慢?”孙思邈有问道。
“有可能快,也有可能慢,这要看中毒之人中的是什么毒了。”
“要是中的奇欢散呢?”
“那他的脉搏跳动就比常人快。”
“若是中的追魄散呢?”孙思邈继续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