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得恩惠菩萨心肠 论画作大家风范...(1 / 1)

加入书签

清风道:“董源技法,精妙非凡,但只可远观,不宜近看。远观则景物鲜明,清悠深远,近看则是杂乱无章,不成影像。这幅《落照图》虽然临摹的极像,但所用的笔法过于规整,难以体现山顶之上那落日返照的色彩,所以也就不能继承原作的神韵了。”

何奇听后,不自觉的站起道:“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他人所教?”

裕妃道:“何侍诏这话问得奇怪,这屋里谁能说出这样的话?”

清风道:“这是奴婢心中所想,不过是一点小见识,若有不对的地方,还望何侍诏见谅。”

何奇摆手道:“不敢不敢,何某万万没有想到,你能说出这样的话。”

裕妃道:“这话是好还是不好啊?”

“好啊,好啊,”何奇道,“有清风在旁,娘娘的画技必定进步神速。”

裕妃拍说道:“那太好了,以后便有人陪本宫作画了,免得自己无聊。”

何奇又道:“清风原来受哪位名师指点?”

清风道:“不敢,家父以前喜欢收藏丹青妙笔,实不相瞒,这幅《落照图》清风见过原作。”

何奇点头道:“那就难怪了。”

何奇于是又继续展翻册页,将里面画作之精妙处一一告诉裕妃,还不时的问了问清风,清风全都能对答如流,说出其中的精要,何奇心中暗暗感叹。

何奇走时,清风将他送至宫门之外,说道:“有劳何侍诏,您慢走。”

何奇道:“何某万万没有想到,清风姑娘竟然对丹青有如此造诣,何某小看你了。”

清风道:“何侍诏这回可以放心教我了吧?”

何奇道:“只要你肯勤加练习,不出一年,便会学有所成。”

清风笑道:“清风明白了,多谢何侍诏指点。”

何奇道:“不敢,何某告辞。”说完便回画院去了。

从此清风便住在了钟粹宫,每日和裕妃一起研习绘画之道,就算是深夜众人休息时,清风仍然在自己房中研墨铺纸,勤加练习。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便到了冬天。这日清风起床之后,只觉屋外有些不对劲,推门一看,竟然已是大雪纷飞。清风赶紧梳洗了,在衣服外面套了一件碎花皮袄,又从箱子里拿出一条兔皮围脖戴上,顺着廊子来到了西暖阁。只见翠儿正睡在外面的榻上,而裕妃也仍在睡觉,屋里面放着炭盆,倒也不觉得冷。清风悄悄走到翠儿身边推了推。翠儿睁眼见是清风,于是小声道:“怎么起得这般早?”

清风道:“不早了,外面天气阴,所以不觉得。”

翠儿道:“是吗?那我赶紧起来吧。”

“恩,”清风道,“不着急,我去打热水来,伺候娘娘梳洗。”

这时就裕妃在里面道:“几时了?”

清风忙道:“快辰时了。”

裕妃道:“是吗?睡得沉,倒不觉的,准备起了。”

“是。”清风答应着,出去拿了热水回来,然后倒入盆中,端到裕妃面前。

裕妃把双手放入盆中,仍旧闭着眼睛朦朦胧胧的说道:“天气一冷,就不想起了。”

清风道:“今天必定是冷的,外面下了雪了。”

“是吗?”裕妃笑道,“那一会儿咱们得好好去赏一赏雪景才是。”

这时翠儿端着另一盆水进来道:“娘娘洗脸吧。”

“好。”裕妃答应着,将双手从盆里拿出来,又开始洗脸。

洗完之后

,翠儿递过手巾,裕妃将脸擦干后问道:“你刚才出去了?外面雪大不大?”

翠儿道:“奴婢觉得挺大的,已经积了一寸多厚了。”

“是吗?”裕妃道,“看来下了一会儿了。”

紧接着,裕妃披了衣服坐在镜台前道:“梳头吧。”

“是。”清风拿起木梳,小心翼翼的将裕妃的头发盘好,然后别上各式花钗。翠儿又从箱子中找出几件稍厚的衣服给裕妃穿了,然后问道:“娘娘早饭哪里用?”

裕妃道:“去慈宁宫吧,陪太后一起吃。”

翠儿点头道:“是。”

裕妃又回头和清风道:“你在宫中等候吧,我们去去就回了。”

“是。”清风答应着,从柜子中取出一个手炉,又往里面夹了几块碳,递给了裕妃。

裕妃于是抱着手炉,让翠儿搀扶着一路往慈宁宫去了。

清风见裕妃走了,于是便将屋里屋外收拾了一下。收拾停当后,便又觉得无事可做,于是便拿出纸笔,开始对着花瓶中的腊梅描画起来。

起初清风所用笔法与平常无异,不过就是将腊梅的形状用毛笔点出,三五下便画好了。可清风却觉得这等画法未免太过粗糙,与女儿之身不符。正犹豫间,忽然望见前方的窗棂,只见木窗上的图案块块相连,而中间空白处便糊上了窗纸。清风看到此处,顿时有所参悟,于是又提笔开始重画。虽然画的景物没变,但这次却用了一盏茶的功夫。清风画好后,拿起画纸来看了又看,心中甚是满意。正恍惚时,就通听面有人说道:“恩。画的好啊!”

清风吓了一跳,忙回过头去,只见辉宗站在后面,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清风见是辉宗,忙跪下道:“奴婢叩见皇上。”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