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年节(1 / 1)
有人如此反驳自己甚至是自己背后的主子,燕西华也不恼。
他顺着季以遥的话点点头:“诚然,太子乃嫡长,自小由太傅、少傅两位先知教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季举人,你若是有心去探一探,便能明白为何燕某说三皇子,才是真正的明君。”
“燕公子属三皇子一党,自然是说主子的好处。”
季以遥言语中的讽刺相当明显,燕西华不可能没听出来。他的视线挪向别处,神色满是淡然,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所以我并不会告诉季举人具体内容,很快便要入京,季举人不妨自己去打听看看。”
说罢,他一把拉开屋门,外头一片空寂,只影皆无。天空又开始下起小雪,燕西华逆着光站在门口:“燕某另有要事,季举人一行若是用好饭,便请自离吧。今日的寒光寺不适宜招待客人,季举人若是日后有闲暇,不妨再来此赏玩,这儿后山的景色倒是极为不错。”
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踏出小屋离开。
季以遥循着记忆的方向回到饭堂,徐笙早已守在饭堂门口,一袭青衫的季以遥自雪地中缓缓行来时,白雪翠竹,宛若在这寂寞冬季里最美的一幅画卷。
徐笙忙迎上去,他同燕西华此去极久,在他二人离开后,徐笙对燕西华莫名提起玉坠的事儿也渐渐回过味儿来:“那玉佩可有不妥?”
周流云二人也闻声看过来,几人真是饿极,号称无肉不欢的周家少爷也吃了个肚子溜圆。
季以遥摇摇头,缄默守口。此时绝不是谈论此事的好时候。
本就有言在先,他们是得了别人的准允,才得以用到这顿饭食。如今用完天又下起小雪,他们也是时候早些回去,这等恶劣天气,他们可不想因为大雪封山,而只能宿在荒郊野外。
寒光寺容他们用上一顿饭食已是极致,绝不会再留他们过夜。
当日回家时天已然全部黑透,冬日的白昼时间向来短些,没过着几日,便到又一岁年节。
因着是在异地他乡第一回儿过年,几人决定入乡随俗。
武县年节味道较之?县更为浓郁,或许是极寒天气导致大家伙儿不能常在一块儿聚聚,到了大年三十这日,早早的家家户户便自发地拿出铲雪铲,将大街上的积雪清理得干干净净。
等到天边泛起霞光时,街上已经遍布卖着各类杂货饮食摊贩,街道上空漫天都是用麻绳连成一条一条,麻绳上挂着无数个样式各异的灯笼,映得一方天际亮如白昼。
街上有耍猴戏、有杂技、有踩高跷、有舞狮,还有这边特有的一种舞蹈,当地人唤作秧歌舞。
灯海的尽头是一座大大的圆台,台上分有武试和文试。文试简单,同?县中的项目一样,无外乎是些对对联、猜谜底等。
反倒是这武试有些新奇,圆台之上设有约莫两丈来高宽的墙面,用着彩绸装点,有些小的凹凸密密麻麻点缀其上,其顶端吊着一个彩球,彩球四角垂下的绸带在高空中飞舞,霎是引人注目。
“这是作甚?”徐笙好奇地拉住季以遥的衣袖,指向那面墙。
季以遥浅笑着摇头:“这约莫是此地风俗,我们且看看。”
他们的位置处在边上,临近一处卖卖糕点的铺子。那摊贩老板长相憨厚,性子倒是挺热情,听见季以遥几人的谈话后,主动开口询问道:“几位是外地来的吧?”
他见着几人皆朝他看来,清了清嗓子:“这文试武试是每年有我们这儿的商会举办的,各自夺魁的人选被我们戏称一句\\u0027小状元\\u0027。文试各位也都看到,那是读书人参与的事儿,而这武试,则谁都可以上去试试,万一就夺魁了呢?您说是吧,哈哈。”
几人的好奇心被勾起,徐笙忍不住问:“那这武试是如何比呢?这光瞧,我们也没看出什么名堂。”
“武试说白了,就是爬墙。看着没,那墙上的坑洼,顺着那些坑洞,一路向上爬去,率先取到那个彩球者夺魁。每位魁首除去上台摆着的彩头,另还各奖一百两呢!”
一百两!
这对普通人家而言,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几人顺着摊贩老板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圆台下方一个角落发现被人围住保护着的“彩头”。上边是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和一柄看起来不凡的剑。
这两样东西虽然价值不错,可远不及一百两银子的价值,想来举办这场活动的商会也知晓参与这两式的也多是冲着银子去的,索性直接应景儿地选了两样有些价值的物什。
徐笙转身对着摊贩盈盈一礼:“多谢老板。”而后她扫向摊上的糕点,本想着他们围聚在这摊前听着老板的讲解,平白耽搁人家生意,就随意买些算作报答,可她的视线却被一样透明的糕点吸引住。
“这是什么?”徐笙指向那样式透明的糕点,说是透明,它又带着微微的藕粉色。好看的东西总是格外吸引女孩子注意,刑柔也凑近去瞧。
季以遥同周流云对视一眼,各自默契地从怀中掏出银钱。
摊贩老板听他们问及自家生意,更为热情:“这是水晶糕。”见着徐笙一脸茫然,他又介绍起来:“这是用夏日的嫩藕磨碎,里头有粉泥状的东西沉下去,再将其晒干保存。做糕点的时候加上和匀,就能做出这水晶糕来。”
徐笙更为疑惑:“这藕还能做做出这般透明的糕点?”
“这位夫人。”摊贩老板瞅一眼立在她身后身姿高大挺拔的季以遥,斟酌着叫个称呼:“藕这类果菜在我们这边可不常见,于是便想着方子去运输保存。这也是我家那婆娘做活出错才发现的,你放心,这水晶糕我们在这儿做了三四年,每个尝过的都说好!”
“那多少银子?”
“一两银子三块儿!”
徐笙被吓一跳,一个糕点,便卖出这般高价。她有些犹豫,即使家里现在有钱不少,可到底是从小生在鸡鸣村那个小穷村子里,节省惯了。
摊贩看出她的心动,又接着道:“我这儿也只是这一样要贵些,姑娘若是觉得不划算,可以再看看别的。”
徐笙努努嘴,正欲再还价一番,一只手从她侧面伸出:“拿二两银子的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