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寻求帮助(1 / 1)
季以遥原先还同徐笙闲暇时聊起过此事,只是他当时言语中也多是谴责那位副手。
可如今看来,主谋是谁,倒另有说法。只是掌权者想要蒙混视听,他们这些人也只能被迫接受。
也正是因着此事,季以遥才会在赶考前,特意将燕西华所赠的那一枚玉佩挂在身上,他这也是决心投靠三皇子了。
太子或许是能让元庆发扬壮大的掌舵者,可却绝对不是一位明君。
跟随他赈灾而去的几位官员皆是他忠心耿耿的心腹之人,可面临问责,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将人推了出去。
由此可见,若真归顺太子一派,即使有荣华富贵可享,可总归是将脑袋置于铡刀之下,不得安生。
更不论太子的品性与季以遥的观念相悖。
而也正是那事儿,太子党羽大受打击,三皇子一党渐入所有人的视线。
仅凭此事,便足以看出三皇子的谋略心性不输太子,能抓住机会乘风而起、借势发挥,到如今竟能与太子党派相提并论,绝非头脑简单之辈。
与太子不同的是,三皇子对外的名声皆是打上良善的标记。不论他是不是装的,至少他在乎名声,那么他在做下一些事前也会顾虑二三。
且在季以遥与燕西华的相处之中,倒没让他觉得有多反感。
既然已处漩涡之中,总归是要站队,与其让自己受制,倒不如让自己痛快一些。
季以遥的玉佩一事,不仅是太子一党接到消息,这事儿也都传扬到所有有心之人耳中。
太子一党摩拳擦掌,誓要给这不知天高地厚之人一个教训;三皇子一党也在暗暗发力,必得维护住这颇有见识眼力的后生。
科举考场上季以遥同其他学子卯足劲地应试,朝堂之中也充斥着明争暗涌。
不过这一切都与徐笙没有多大关系。
她在筹谋开店一事。
继与越通摊牌之后,依靠红锦楼谋生一路算是完全断了。仍是她有再厚的脸皮,她也没办法在拒绝加入人家党派之后,还要求人家给她谋生意出路。
好在如今鸾绣的名号已经打了出去,即使她受托教授过红锦楼的几名绣娘这种绣法,可她到底是此刺绣的第一人。
若是开店,想来应当也能挣到一家子的开销?
第一场结束后,季以遥回家休整好后,在餐桌上徐笙特意提过此事。季以遥沉吟半晌,让她拿着玉佩去寻燕家。
如今玉佩已过过明路,后面两科戴与不戴也没甚关系。何况如今大家都知道季以遥乃三皇子一党,那么有什么问题去求助三皇子,也是正常之事。
徐笙在京都人生地不熟,他要忙于科考,且怕越通之人故意阻拦,只能出此下策。
不过让人帮忙,总不能什么事自己都不做。能让燕西华寻到一处门店就成,而花费什么的,肯定得由自己出。
两人盘算了如今身上所有剩下的银钱,连白正也贡献出些许,除去近一月的日常开销,只剩下不到五百两。
这笔钱在京中租不到什么好店面,但在稍好一些的地区租一个普通店面,已是绰绰有余。
第二场开考后,徐笙依言拿着玉佩找上燕家。燕家守门的小厮见着玉佩后十分恭敬,忙去找了管家。
管家将徐笙带至前厅歇息,唤人去后院寻少夫人来待客,又唤了自家婆娘来作陪。
管家的娘子也是在这燕府中有名有姓的管事娘子,颇受府中老夫人重用。在等燕府主人来前,得她亲自相陪,足以见得燕家对她的重视。
燕西华的娘子是礼部郎中的嫡女,闺名柳丝岚,行止颇为规矩,处事大方圆滑,与徐笙相谈甚欢。
内宅向来与前院分不开,自家夫郎拉拢季以遥的心思十分明显,燕大娘子自然不会拖后腿。
在知晓徐笙的来意后,燕大娘子一抚掌,笑道:“季三娘子来的正巧,我娘家姐姐前些日子刚想说要卖出去一间铺子,店面虽然小了些,但后头还连着个院子,可以住人。”
听描述这间院子极合徐笙胃口,他们租下的那个院子租期将近,等放榜还需一月,他们也正在犹豫着要不要续租。
因此忙追问道:“可烦请柳姐姐帮妾身询问一二?”
柳丝岚拉住徐笙的手,尽显亲昵之意:“何故自称妾身,那些个虚礼在我俩姐妹面前不必讲究。也不须再问,我同我那娘家姐姐自小亲近,我便做主,将那铺子予你。”
她顿了顿,又体贴道:“就是妹妹也知晓,这不是我的铺子,若是我的,尽可送给妹妹做见面礼。”
徐笙忙摇头:“本来劳烦柳姐姐替我寻铺子已是叨扰,怎还能叫姐姐送呢?不知五百两可够赁下?”
“我的好妹妹,五百两别说赁下,便是买下也是够够的。”柳丝岚以丝帕点唇,眼中笑意吟吟:“妹妹也别着急定下,总得去看看是否合眼缘,妹妹明日若是有空,我陪妹妹去瞧瞧。”
她又将桌上的点心往徐笙那边挪了挪:“妹妹尝尝这糕点,可是你们南方那边的味儿?这是前几日新进的厨子做的,他也是南方人。”
说到这儿徐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明显是燕大娘子特意替她寻的一处门面,又顾念徐笙自尊,才说了这一出。
念及此徐笙点点头,顺着柳丝岚的意思拈起桌上点心,细细品尝后嫣然一笑:“果真是南方的味道,柳姐姐真是有心,实在麻烦了。”
一句话,意思如何,二人心中各有体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