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散播(1 / 1)
京都由春入夏,正值梅雨天气,阴雨连绵不绝,连累得人身上都湿哒哒黏糊糊,前几日浣洗的衣裳到如今还未干透。
偏这天儿又闷热得很,闷得人心也毛毛躁躁。
前几日朝廷的任命文书已经下来了,作为一甲三名,季以遥理所当然地入驻翰林院,作翰林编修。
朝廷另给了新官一月时间收拾处理内务,再行上任。
因着如今在京都还未立下脚跟,,一行人又挤住在店铺后院,徐笙二人并未着急将季老二和穆氏接进京来。
如今倒是难得有闲暇时光都窝在家里。
值得一提的是,卓严青也成功留在京都做了京官,再如何京官总会比外任更有机会些。
只是不知他是否同季以遥二人的想法一致,他竟也未打算将远在阮县的家人接来。
大街上雨水淅沥沥,连带着店面生意也冷清不少。
幸而在前日放榜后的皇家晚宴前,徐笙及时地将连日来赶制的华裳在柳丝岚入宫前一日送了去。
燕家少夫人一身金丝线绣的飞燕栩栩如生,似那三月春色,千娇百媚,出了好一番风头,连不少娘娘都遣人私下向她打听这衣裳的出处。
推荐的是自家人,柳丝岚自然毫不吝啬地附和着贵人赞了几句,漫不经心地将鸾绣第一人的名号散扬了出去。
是以,铺面虽然冷清,可徐笙手里的活儿都足以排到明年去。
屋子里苏合香燃起云雾缭绕,远黛随着徐笙在学鸾绣,季以遥端坐在桌前,手中执着一本书卷默看,耳边时不时传来低声莺语,细细地讨论着什么。
徐笙揉了揉因为长时间低垂而疲酸的脖颈,望向静默如青竹、自有一番小世界的季以遥,对着张口欲语的远黛做了一个嘘声的手势。
带着远黛收拾了针线篓箩,轻手轻脚地退到了远黛屋中。
徐笙这时才松出一口气,轻笑着对远黛道:“看来,还真得将置办宅屋的事提上日程,省得郎君连个看书的清静地儿都没有。如此,也能尽早将爹娘接来。”
“娘子最是将郎主放在心上的。”明白过来的远黛偷笑一声。
她正想再说些什么,视线突然被门外吸引住:“娘子,那不是白正吗?他怎么如此慌慌张张?”
徐笙凝眉一瞧,果真是白正三步两步自前铺跨进后院,大步流星地直奔主屋。
她来不及多想,也跟着奔了过去。还未进门,便听见里头传来的声响。
“公子,散播太子的不利消息已经渐渐被压下去了,想来再过两日,这些动静便会消弭得一干二净……”
“无碍,本也没想凭借此事伤及太子皮毛。”
“……那公子为何还要费尽心思,绕如此大圈子筹谋此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些流言看着微不足道,毫无杀伤力,可谁知道最后不会是摧毁大堤的关窍呢?”
季以遥说完这话后,屋子里陷入一片寂静。
徐笙轻轻后退几步,又加重脚步走到门边:“郎君?”
门被吱呀一声打开,开门的正是季以遥,白正规规矩矩地垂首立侍一旁。
在季以遥示意下,白正很快退了出去。
门甫一关上,季以遥却是开门见山地问:“你都听到了?”
犹豫几息,徐笙诚实地点点头:“我也不理解,做这么多事,或许会对太子有所损害,可如今看来更多是无用功,还会引得他们生疑,于郎君的处境……可不利极了。”
季以遥执着徐笙的手,将她牵到床边坐下:“事虽小,但我们不能看它微不足道就不作为。这流言,我不是期望让它传入上位者耳中,而是让它深入到百姓心中。
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权者是否珍爱百姓,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来评判。
再说我就是要让他们生疑!太子虽暴戾,但他才干能力不是虚的,又有数十名幕僚追随出谋划策,若他不主动出手,几乎捉不到他的把柄。”
他抬起手,扬了扬不知何时出现在他手中的一封信:“朝中官员众多,大多站队虚虚实实、不知真假,瞧这次,不就炸出来一位名为忠皇、实属太子一派的‘忠皇党’?”
修长白皙如润玉的手指慢条斯理地拆开信封,照着白纸黑字,薄唇轻启:“顾忠,工部尚书,年四十六。三日前,深夜,遮掩着自太子府角门而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