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野果香,山泉水甜(1)(1 / 1)

加入书签

“小远,你骗谁,你这个年龄在我们农村早就结婚了,你还有哪里没长大?”

农村人开玩笑,从来都不管你荤的素的,哪怕面对大姑娘、小媳妇都一个样。

于远也笑着说,“尚庭哥,要讲文明知道不?我的同学都是城里的小女孩,受不了你这么粗鲁,传出去人家会说我们村里人没素质。”

那个叫尚庭的青年却不以为然,“我们农村人本来就是粗人,还会怕人讲吗?”

旁边又一个小媳妇叫起来了,“小远,你这些女同学都像天仙一样,我看你是挑花了眼,是不是放弃哪一个都舍不得?”

四周的人都大笑起来。

“春花嫂,我怎么看你的眼睛都在我身边的男同学身上瞄呢?要不要我介绍给你认识?”

于远毫不示弱地反击过去。

那个春花嫂也有点脸红了,嘴里却不肯服输,“呸,你们这些小毛孩,毛都没长齐,介绍给我有屁用啊!”

“武国华,春花嫂的意思是嫌你还不够成熟,你走过去让她看看,你是不是已经长大。”于远继续调侃。

春花嫂终于认输了,“去去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又有个大婶笑眯眯地说,“小远,你这张嘴厉害啊!人又长得俊,以后还不得把小姑娘骗得团团转!”

于远也笑嘻嘻的说,“秋英婶,是春花嫂想挑事,我也不能认怂不是?”

于远在斗嘴的时候,真有福和张浩是崇拜地看着他,这种场面他们看多了,但让他们自己可应付不来。

武国华也是看得很开心,在城里,邻居之间大都也不过点头之交,这种一片融洽的情况只有农村才会有。

几个女孩早已经羞得不敢抬头,尽量拉下帽檐遮住脸蛋,不让村里人拿她们开涮。

拐进通往河边的小路,迎面是十几级往下的台阶,台阶的一侧是个有年份的水车。

水车在水流常年的冲刷下,已经长满了滑腻的苔状物,黑乎乎的有透露出些许青色。

水车的一半隐藏在一个小屋子里,那里是村里的舂米房。

水车舂米的原理很简单,底座是一个用整块大石头凿成的大石槽,上方用一根大木前端穿着一个石槌,大木的后端装着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装水的大斗。

当水车的水流冲进大斗时,大木就往后翘起,石槌高高扬起,因为水斗的外沿是低的,水流很快就漏光,石槌就猛地往下锤!

水车的第二个叶片,有把水注入水斗,大木又往后翘,水漏光了又往下锤。

如此反复,装在大石槽里的谷子就会被舂成大米。

再用人力风车把谷糠吹走,白花花的大米就风车的漏斗里流进了箩筐里。

转动风车也是门技术活,用力太大,转得太快,很多碎米都会被吹走。

力气用小了,转速太慢,稍微大一点的糠皮就吹不走,流进箩筐的大米就不干净,看上去黄白相间,必须返工。

这些城里的孩子看着舂米的过程感觉很有趣,甚至还转动风车玩得起劲。

太阳完全升起了,山林里开始升腾起了一股一股的水雾。

于远催促大家快走,森林里应该已经不会弄湿衣服了。

如果是太阳升起之前就进山,在林间小路上穿行,身上的衣服很快就会被树叶、草叶上的露水和水汽打湿。

露水是冰凉的,体质差的人被露水打湿,很容易感冒。

外屯离村子不会很远,于远他们一路走,一路玩。

走到河边要过桥时,方晓婷看到桥下水边,长着一些暗红色长着黑色斑点或花纹的植物,“小远,那个东西好像能吃。”

真有福抢着说,“那是虎杖,我去折!”

真有福和张浩从河岸边爬下去,折了几根虎杖上来,“你们看,把外皮剥掉,里面这青色的肉就可以吃。”

虎杖的味道酸溜溜的,不一定有多好吃,但还是蛮解渴的。

走在山林里,于远、张浩和真有福这几个农村的孩子眼睛就开始四处搜寻。

山里的好东西可多了,这个季节有野生的水蜜桃和李子、桑葚,地面还有地茄子,这都是于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