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地狱天宫,皆为净土(1 / 1)

加入书签

净明道的“净明”两个字与“忠孝”紧密相关。“净”是不染物,“明”是不触物,不染不触,忠孝自得。

刘玉认为:“净明只是正心诚意,忠孝只是扶植纲常”。

以上等等修行观念,明显受到宋朝儒家理学的强烈影响。所以净明道的升真之路,是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行持为之必要”的。

忠孝是净明道徒日常行为活动的准则。

净明道倡言净明,旨在教人清心寡欲,使心念和行为符合封建伦理规范,做忠臣孝子良民。

净明道认为恪守净明忠孝即可修仙得道,讲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不在参禅问道,入山炼形;贵在乎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炼,自然道成。”

而忠孝是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净明道在明朝的时候得到了统治阶层的大力支持。分封在南昌的首任宁王朱权,就接受了受箓传度,成为正式的净明道道士。

刘玉开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刘玉为第二代传人。

刘玉仙逝之后,传法于黄元吉,其后则四传徐异、五传赵宜真、六传刘渊然等,刘渊然以下的传承谱系不明。刘渊然于洪武年间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高道”,担任道录司右正。

黄元吉说:“道由心悟,玄由密证,得其传者,初不拘在家出家。”

佛门讲:佛渡有缘人。那么何为佛缘呢?

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是心中有佛,我们修佛其实就是修心,修习佛法并不是随便念几句经就可以。

修习佛法要用心去和佛法贴近,去理解佛法,去感悟佛法。

心中有佛便是佛缘,佛缘,是心中有佛。

佛祖有言,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

当你痛苦的时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战胜痛苦,这是一种信念。

可以说信念主导着我们的人生之路,成佛成魔,也全在一念之间。

拥有佛法的信念,做到心中有佛,便是最好的佛缘。

闻佛生信、深信因果,佛陀在王舍城伽蓝竹林精舍弘法度众时,有一名婆罗门名叫满贤。

满贤拥有无量的财富,而且他慈悲为怀,喜爱布施,对待大众,如母爱子。常设种种佳肴,供养外道,祈求升天。

当日,满贤的亲友来家中做客,赞叹佛法僧三宝。满贤听后满心欢喜心生尊敬与恭敬。

便走向高台,深拜世尊并心想:希望如来以您功德,令我所烧之香气芬馥,遍于王舍城内;

所散之香花,于佛顶之上变成华盖。发愿之后,香气鲜花立刻于佛顶之上变成华盖。

之后,佛陀降临至满贤长者家。满贤见到佛陀庄严法相,更是心生恭敬。

满贤见此殊胜异相,心生欢喜,即顶礼佛陀,发大誓愿:

愿此供养善根功德,尽未来际,为盲冥众生的眼目;无皈依者,令其皈依;无救护者,未作救护;无安稳者,令其安稳;无解脱者,令其解脱;未得涅盘者,使入涅盘。

发是愿已,佛即微笑,出五色光,遍照世界,光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阿难询问佛陀:如来以何因缘为笑?请佛慈悲开示。

佛陀告诉阿难:

满贤长者因为供佛的功德,于未来世,过三阿僧只劫,具菩萨行,修大悲心,圆满六波罗蜜,当得成佛,号曰满贤,广度众生,不可限量。

众人闻佛所说,心开意解,欢喜奉行;亦有证得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发无上菩提心者。

在佛经《法华经》里说: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满贤长者问佛生信,至诚供养,以此功德,当成未来佛。

所以佛离我们并不遥远,佛祖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

只要问佛生信,深信佛法,善待因果,便是最好也是最诚挚的佛缘。

心存善念是佛缘,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个人最根本的清净心。

也是佛陀所讲的“佛性”。只不过随着长大,清净心被爱无与怨憎会所掩埋,佛性被恶念,贪婪所掩盖。

学佛就是要去除自身的贪,嗔,痴,慢疑。

普贤菩萨曾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意思就是一天已过,我们修心,做功德的时间已然过去。

心存善念,并不是想起来就行善,行不起来就作恶。

心存善念要时刻保持善心,善念。这样才又留有造化。

学佛,就是在用智慧造福,用身体力行服务他人,付出爱心,心存善念就是在修行。

冥冥暗夜中,三宝为灯塔。

佛法可以指引我们生命的航向。可以在迷雾中为我们指点迷津。

只要心中有佛,问佛生信,并且能慈悲为怀,心存善念,这就是最好的佛缘。精进修行,便能得到佛祖感召。

佛陀说,人们之所以不断的在生死之间轮回受苦,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未识本心”。

不知道这个“本心”原本就是“性净明体”,因而不断的产生各种妄见、幻相。而这些“妄见”或“幻相”并非真实。

因此,众生们才受困于轮回之中,不得解脱。

佛陀接着说,人们之所以“未识本心”的原因,其实是: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他说:众生之所以不能到达彼岸,而困于轮回之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明白“二种根本”。

在不明白“二种根本”的情况下去盲目的修行,就好比“煮河沙欲成佳肴”一样,就算再修上万年也不可能悟得解脱。

一种根本是:“一者, 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 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众生在修行时,误以为由攀缘而来的“执着妄想心”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于是围绕着这个攀缘心来修行,而自己却不知道方向错了。

因此,众生在错误的方向中修行,当然不可能到达彼岸的,更谈不上解脱生死。

第二种根本是:“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其实就是那个“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本体。

本体就是自性,这个自性人人都有。你说没有,只是因为你没悟到而已。

如果你真悟到了,就会明白诸缘、诸相等都因它而生,也就是说,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个自性产生的幻象。

因此修行之人,所谓的悟道,悟的是什么?其实悟的就是这个自性本心,悟到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由这个“自性本心”所产生的幻象。

如果有人悟到了这两个根本,就可以称之为悟道了。

所以佛说的“悟道”,就是指修行之人悟到山河虚空大地都是“真心”创造出来的。悟到这点就是悟到了“本心”。

悟到“本心”,就不会再执着于由“本心”生出来的“幻象”,也就可以解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