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小铜钱的套路2(1 / 1)

加入书签

李小三觉得生活就快有希望了,也就不再那么消沉了。他喝了两口水,又拿起了那份合同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李小三无意中发现合同最下边还有一行小字。虽然老眼昏花,他看不清小字的具体内容,但心头还是一沉,隐约约觉得这行小字里藏着什么套路。

他急忙走到门外光亮的地方,仔细辨认小字的内容。

原来这行小字是规定了“逾期”的后果。

如果李小三不能按时缴纳每期的三角三分,那么那一次还款的时候就要付出一倍的罚息。换句话说,如果李小三第一期不能按时还款,那么在第二期还款的时候,李小三不仅要付出第一期的三角三分和第二期的三角三分,还要缴纳第一期的罚息三角三分,合计就是九角九分现大洋。

对于李小三来说,三角三分还有凑齐的可能,可如果是九角九分,那就完全没有凑齐的可能性了,他一定是还不上的。

假如在第二期的时候,李小三仍然没能还清借款,那么罚息就是以九角九分为基础了。到第三期的时候,他要付出前三期的所有本金,即九角九分,还要再加上九角九分的罚息,合计就是将近两块现大洋了。

如果李小三从第一期到第十期一直没有还款,那等到三十天之后,三块大洋的本金将会变成二百多现大洋!【具体算法忽略】

这就说明了小铜钱是个堪比阎王爷的人物啊!

李小三左右开弓地抽自己大嘴巴,他懊恼、后悔,为什么签字之前不仔细看一看这份合同呢!

这也没办法,字已经签了,李小三除了后悔又能做什么呢?他只能祈祷明日到了码头能顺利上班。

不过,在冥冥中好像有一个声音在提示李小三:明天去码头找工作的事儿好像不会太顺利……

第二天一早,李小三来到码头,果不其然,真的没有人收留他……

李小三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小铜钱的“公司”之后,小铜钱就已经派人去海州各个码头打了招呼,任何一个码头都不会收留李小三。

至此,李小三也明白了自己的境遇,如果不把自己逼迫得家败人亡,小铜钱是不会罢手的。

结局不许多言,李小三只是还清了第一期的三角三分账单,从第二期到第十期,都没能结清。

这期间,小铜钱的人并没有难为李小三。每逢还款日,高利贷们找到李小三,让他还钱,李小三张口结舌,拿不出钱。高利贷们点点头,转身边走。直到最后一期的时候,小铜钱带着一群人堵在了李小三的家门口……

李小三很明白,自己今日便要流落街头了。

小铜钱扒拉着算盘,亲切的告诉李小三:“你欠了三块三,共分成十期,但是你只还了一期就不还了!利滚利利加利,到现在你还欠我一百二十个大洋!”

事已至此,说什么都只能徒增烦恼。李小三平静地将房子和地契交给了小铜钱,带着孙女小梅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房子。

消失的不仅是房子,更是李小三的家。

临走之前,小铜钱又给了李小三一张借条……

李小三的房子只能抵一百大洋的帐,剩下的二十,还得还呢!

带着二十大洋的负债,抱着满脸泪水的小梅,李小三站在长街之上,精神有些恍惚。

不过小铜钱还算厚道,这二十块大洋的负债,利息和顾欢周期都显得非常人道。每月还款一次,每次八块大洋,共计还款三个月,本息合计二十四块。【江湖规矩:但凡高利贷准备将贷款人压榨干净,那么最后一笔贷款要给贷款人留下一线生机。】

即便是“厚道”的还款条件,李小三也不可能还的上。此时的李小三,心里也明白了,小铜钱之所以拿到了自家房产仍不肯放过自己,无非是惦记着孙女小梅。

就在小铜钱即将得逞的时候,周牧颐的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周牧颐替李小三还了债,按理说,小铜钱再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压榨李小三了。

但造化弄人,乖巧懂事的小梅竟然自己把自己给卖掉了……

小梅走后,李小三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码头终于肯收留他了,他这才顺利地干回三十年前的老本行——码头苦力。

说着话,太监领着一个小女孩,回到了周牧颐的办公室。

刚好回忆完自己人生过往的李小三见到了孙女小梅,激动得立即窜到小梅面前,一把将孩子抱在了怀中。

周牧颐没有阻拦李小三,任凭祖孙俩放肆地哭泣。

太监看了一眼小梅,略显怜悯地摇了摇头:“这孩子,差一点儿就毁了。”

“怎么了?”周牧颐疑惑地问。

“才十岁,就要被卖掉所谓初夜……”

“什么!?什么人这么混蛋!?”周牧颐很生气,差点儿从椅子上跳起来。

太监微微一笑:“老熟人啦!就是孙局长!”

周牧颐呸了一口:“我知道他下作!但不知道他这么下作!”

太监接话道:“这种事儿孙局长长干!再说,除了他们,谁有能力满世界找小女孩!”

“孙局长看上了,您还能把孩子给带出来!了不起啊!”周牧颐夸奖上了太监。

太监摆了摆手:“哪儿啊!那得说您了不起!我到了瘦马局的时候,刚好孙局长的人过来接小梅,我们打了个照面。我和他们说,周先生也看上这小姑娘了!没想到他们很痛快地就忍痛割爱了!您这面子太大了!”

“呸!这帮王八蛋!太tm混涨了!你花了多少钱把人带回来的?”周牧颐骂了两句,继续问。

“一分钱没花,说是孙局长的人说他们请客。”

周牧颐呆坐在椅子上,有些无语。原来活生生的人,在这些官老爷的眼中,不过是请客送礼的物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