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玉京城(1 / 1)

加入书签

随后的几天, 大家渐渐走到了大路上,这时候各方面的条件就渐渐变好了,主要是也有了人烟。随着视野逐渐开阔,谢明钰才发现此处终于和地图吻合了, 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地带。官道旁边是分割的整整齐齐的田地, 因为已经是四月份了, 地里面已经冒着绿意, 像是绿『色』的『毛』毯覆盖在大地上,充满生机与希望。

“公子,这边的耕地条件倒是不错。”苏越骑在马上大概扫了一眼周围的风物,得出了各个结论。这位开口说话的正是谢明珩替自己弟弟物『色』的幕僚, 名字叫做苏越, 凉州人士,今年已经五十岁了, 但是对于农事方面十分精通, 之前还出过海, 见识比较广博, 且品行绝佳,只是时运有些不济总是考不中举人, 无奈只能做幕僚了。

“看, 这边不仅地势平坦, 还临近河流, 灌溉条件以及交通都十分便利。”谢明堂指着远处的玉带一样的河流, 有些激动的说。看着这片平原心里还有些激动, 想他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他的舅舅家——金陵,这次又来了幽州回去可以好好吹嘘一番。这个年轻人是谢明钰带来的族弟,是扬州谢家的一个叔叔的儿子,他这次是跟这来见识见识,顺带去看看他家的未婚妻。

“看那边还有人放牛,这牛也太多了吧。”紧接着又有不少人有别的发现,可以想象这数日都是在山间小路上行走,陡然见了人烟心里过于激动罢了。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果然那边的田埂边有一老翁赶着一群牛,大概有十几头的样子,正慢悠悠的走着,对于他们这群人是熟视无睹,这种感觉还挺新奇的。

越往前面走,这幅景象也越繁荣,从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偶尔遇见一些百姓,以及一些稍微聚集的村庄,再后来就是一些繁荣的城镇,直到七八天之后,终于到达了玉京城。

玉京城的来源就是着名诗人李白的这句“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的诗,当时的太上皇跟随父亲看见这处的长白山脉,风景秀丽,缥缈出尘,就将这座城市更名为玉京。此时距离当初已经是五六十年的样子,玉京城远远比当初更加的繁华,这从他们来的路上就能看到。当初刚从京城出来的时候一路还有许多人陪着自己一起赶路, 但是随着越来越往北,人就越来越少。而紧接着到玉京城这人有渐渐的多了直到这附近的一个镇上,那简直是人满为患,还好他们一行人的动作比较迅速,不然连客栈都预定不上了。

今日来到这传闻中的城市,果然是名不虚传,那城门与京城的相比也是不差什么的,就是没有京城的看起来精致,这里的比较简洁,但是气势更加雄浑。那门口站着两个高大强壮的守卫,那高壮的体型简直是让人望而生畏。再看看进门的人群,摩肩接踵,但是还挺有秩序的,谢明钰几人排了好长队的才进去。

因为到这里的时间比较早,所以谢明钰决定先不去入职,等到这边再打探些消息再去官府报道。所以几人进城之后也不急着去衙门,而是找了一个物美价廉的客栈先安置着。

歇息了一番后,大家一洗之前的疲倦之『色』,很有兴致的探访起这座新崛起的城市。这里的民风还是很大胆开放的,女子在外面抛头『露』面的很多,来往的人对此倒是无甚反应。最主要的是还有人朝他们一行人抛媚眼,与中原一带的姑娘很是不同。此外,大家还去尝了一下他们的特『色』菜,松仁烧鹿筋,砂锅鸡,锅包肉,小鸡炖蘑菇等,不得不说这些美食还是治愈他们这几日的连日赶路的疲惫,以及风餐『露』宿的辛劳。

等进了里面,大家发现这座城池有四个大门,毫不例外每一个都很热闹,车水马龙,而他们距离城市的最中心的距离是相等的。最中心的建筑是一座书院——玉京府学,是整个幽州最出名的学府,也是里面同是包含官学和私学的官办学校,近些年来发展的十分不错。

两三天下来,大家对于这边的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加上这次的来的时候,各位长辈、同僚给提供的消息,对于幽州的各方面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苏先生这几日可有什么收获?”谢明钰起身为苏越倒了一杯茶,随后就看向这位神『色』平静的幕僚大人。

其实来之前谢明钰已经被谢明珩拉着普及了一顿,原幽州的知府姓李,已经被调回京城任吏部侍郎了,而谢明钰此次来就是与这位李大人进行交接。而幽州的通判,赵寅赵大人,是新皇的上任后的第三届钦点的探花,也是冀州赵家的第二个儿子,本身十分的有才华不过谢明钰猜测因为李大人的年事已高,行事都比较慢,故而现在都未交割清楚。而目前执掌全府的的则是赵大人,只是无奈自己的上面压着一个比较保守的知府,有些时候政令不通,郁闷之情可想而知。所以这次来幽州,这个赵大人就是自己最要打好关系的人。

不过谢明钰还是想看看别人的看法,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不是,故而递过茶后,谢明钰就端正身子认真的聆听他的观点。

而同桌的谢明堂,以及其他的人都纷纷停下了筷子,很是感兴趣的看向苏越。

对于着许多人的瞩目,苏越倒是不会觉得不自在,毕竟自己都五十多岁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看着请自己来的这家年轻人还是挺讲究的,再从这一路的相处上看,这人是个好主子,不过就是没有多大的志向。这也正和自己的意,岁数大了,就想找个安分些的主子,这太平盛世的本分做事才是正道。他随即很有礼貌的接过茶水,轻轻啜了一口,才缓缓开口道,“如今的幽州其实有两股大的势力,正是文武之别。文官自是他们的领头的就是原知府李源,这武官嘛就是李将军,不过这武官一向是由中央直接指挥,与知州府自是没有关系,可以略过去,这里面的事情由李将军的人『操』心便是。所以目前的最紧要的就是要弄清楚府里面的弯弯道道。”

在此之外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设置,这边有一只军队,虽然各地都有军队,但是这支大军有将近四十万人,由一位姓李的将军带领。该人是当时跟随太上皇打拼的振国将军李固的小儿子——李延,一直替大启守护着这片群狼环肆的土地。他带着这支军队多次打败入侵的沙俄以及蒙古的军队 ,可以说是战功赫赫,故而本地的的那些官员都对其十分的尊敬。不过此人『性』情桀骜,脾气又怪但是对于这边的官员不是很亲近,不过不妨碍当地人员对于他的爱戴之情。不过根据他的分析,此人脾气古怪是假,与这些文官撇清关系是真。这样可以避免朝廷的猜忌,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的事情,如此人生才是自由、畅快。

谢明钰等他说完这些,心里有些不可置信,怎么这幕僚的水准也就如此呢,这个说的大家都知道。就连旁边兴致勃勃的听着的众人心里也有些失望了。

不过正在讲的苏越像是没看到大家失望的神『色』,继续讲到,“这府里目前的权势最大的所有的人都在猜测是如今的赵通判,可根据我的观察,李源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他寒门出身,之前在幽州府待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如今已经临近花甲之年还能被调至京城这恰恰说明此人不简单。而他如今还滞留在此,年老体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必定是在此处有所筹谋。我们来此对于此人不可掉以轻心。”

这次谢明钰终于觉得讲到了点子上,不过这个李大人即将进京对于这幽州有什么好留恋的,这样想着就不自觉的开口询问道,“难道这幽州还有什么事情吸引着他?”

“这是自然,幽州府地大物博,只是这里太过偏远,而且还与多国接壤战事频繁。再者这里的少数民族比较多,民风彪悍,难以管理。但是如果经营得当,那将会是大大的政绩,这可是官员的立命之本呀,怎么能说丢就丢。”苏越看了一眼谢明钰,觉得这家伙的脑袋还真是单纯的可以,在泉州的几年算是白混了。

“那照苏先生这样说,我们关注的重点就是李大人喽。”谢明钰伸着手指点了点桌子,想了想这位李大人老『奸』巨猾,那就是要重点注意了。

“一半一半。对于你之前提到的赵通判,既要联系又要防备。毕竟你们的观念有些相似。不过他在此待了五年,却被你这小子拔得头筹,自然是不甘心的,所以使绊子也不得不防。”苏越看了看自己空了的杯子,伸手准备自己倒,没想到确实被截了胡。谢明钰眼尖的看见他的杯子里没有水了,立刻添上,随即又危襟正坐,等待着苏越继续讲。

旁边的而其他人也是双眼放光的看着他,就等着继续分解呢。

苏越拿起杯子,看着他们的样子,感觉自己像是被围观的说书先生,心里洒然,微微笑着道,“好了,今日已经讲解完毕。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