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你不知道的事(1 / 1)

加入书签

只是言孜最后来找林泽的时候,谈起的是自己即将离开这所学校的事情。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兜兜转转,言孜来北京艺术学院大概也已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来的时候她满怀期待,总觉得只要她放下自尊跨出一步一切就都是有机会的,可她还是输在了太过自信这回事情上,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按照她的愿景,大概从她看见叶胜男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一定是不美好的。

这个世上不会有性格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在叶胜男的身上,她却是那么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命运相同的两个人总是逃不过很多事情的牵绊,但是叶胜男却要比她更幸运,至少是在她之后遇见的林泽,这时候的林泽早就已经拥有了一切,不用去考虑利益涉及到的任何问题,一切就显得真诚、自然、也美好了许多。

而这时候的林泽也已经更加成熟、稳重。懂得原谅,爱惜。就好像即便是叶胜男同样的现实,他却愿意选择接受。

似乎是她的离开改变了他,但是最后拥有的却不是她,这说来简直过于讽刺。

有时候晚一步遇到爱情不见得就是坏事,只要那一切刚刚好,时间或许只是一个概数。

只是如今想要离开得时候,她做不到昔日般的洒脱,大概是有了遗憾。

而遗憾有时候不一定就很糟糕,至少她还有所......

但无数次面对林泽的时候,她宁愿不去说起自己的过往,在她要强的自尊心看来那实在是太过丢脸了。

那天午后,同样的咖啡厅,只不过物是人非,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咖啡店不再如同昔日那般温馨,老板将这家店合租给了另一个店面,大概就是一个咖啡厅里又变成了奶茶店,这种变化听上去就会让人觉得很奇怪。

咖啡店的老板也跟着换了,听说是因为店面经营不善的原因导致很大的亏损,还有昔日两个有过蜜恋的两个人,如今就像是陌生人一般坐在对面,有些尴尬的不自然,也有了坦然面对的勇气,却唯独没有了昔日那般和谐的对白,就算是面对这一切的改变,也始终是避而不谈。

沉默之后,是言孜先开口,而她最多的还是感慨:“我还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也是在这里约会,没想到最后分别也是在这里。”

林泽只是浅浅的抿了一口咖啡,面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告别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就像当初面对那一场慌乱的分别一样,只不过当初是来不及说些什么,她就已经真实的消失他的世界,逼得他不得不承受那一切。

如今却是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他知道就算当初这样的面对面讲清楚,他也未必能够做到坦然。

“阿泽,我是不是从来没有告诉过你我遇见的过得那个人?”

言孜眼眶红润,这一时刻的她、这样的次数林泽掰着手指都能数的清,她如此骄傲,从不让人轻易看出她的悲伤,她的软弱,但是这一刻她却丝毫不加以伪装的坦露。

是看着这样的言孜,林泽才有些被触动,放下咖啡,轻声回应:“言孜,别这样,都过去了。”

其实她不说他也大概知道的,一定是一段不好的过往,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言孜对着他一五一十的讲出来。

可是他的安慰并不能给到言孜想要的温度,她是一个即作出决定就不会轻易改变的人,就像她当初离开林泽的时候,“听我讲好不好,总觉得这些话压在心里很难受,即便是当做最后的一次对话也好。”

故事很长,一杯咖啡的时间必定不够,但是言孜很真诚,让林泽无法狠心拒绝,毕竟是他曾深爱过得人,也是一段让他曾经憎恨、厌恶至极的过往。

故事很曲折,也很悲伤,是那一年言孜义无反顾选择离开林泽之后,彻底选择了另一个男人的故事。

言孜的出身不好,所以她总是把自己伪装的很好,她不接受任何人以同情的名义看不起她,即便是再困难也不会选择接受别人的帮助,她咬着牙、强撑着身体也要在别人看来她真的过得很好,就连林泽都不知道的过往,关于她的家庭、她的亲人,她都一个人努力隐瞒着。

再坚强的身躯也会有撑不住的时候,再坚实的臂膀她也是个女生,始终会有被压垮的时候。

她有一个常年病重的母亲,是年轻时候就落下的病根,几十年都没有消除,整日的唉声叹气,只是她不知道这样的宣泄会给言孜带来多大的压力。

靠着父亲仅有的一点微薄的工资,只能供她念完初中,至于后来的钱几乎都是借的,所以她是靠着借的这些钱勉强念完了高中,但父亲就是不说,他所表现出来的神情也足够明显,她知道父亲借这些钱挨了太多的白眼,就连自家的几个亲戚都觉得他还不起,更何况是左邻右舍。

大概也是如此,她才会那么拒绝别人的施舍,承受多了白眼,才会拼了命的掩饰。

有些人本不是不懂,或者只是借着这样的权利来说一些他们自认为很有道理,但却让听者难受的话,而这样的话在还只是年初中的言孜就已经听得熟了。

言孜知道,这些钱是父亲放心自尊,努力的做了很多的保证才换来的,在还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她比任何人都知道父亲的难处,只是却始终不能分担些什么。

她还有一个很懂事的弟弟,仅仅只是比言孜小了一岁,但是他的行为却永远像极了懂事的大人,只是因为他知道姐姐言孜的成绩好,在学校他永远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坏孩子,不听话,逃课,但是大多时候他逃课只是回来照顾母亲。

其实言孜比任何人都知道他热爱学校,热爱学校的那群孩子,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