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夏朝廷的谈判风格(1 / 1)

加入书签

带着这憋屈的消息,东倭来使回到了东倭,战败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东瀛。

虽然一直知道大夏很强大,陆地又很大,但是也没料到他们的水军居然也这么厉害。

这是一个服强的国家,听说俘虏了上万的武士,天皇迫于压力只得派遣大臣前往大夏京城谈判。

这些信息,快速传回朝廷。

夏洪棣都觉得倭人太没脾气了,这才伤亡了多少人?就不打,求饶了!

想起之前和忠勤伯的对话,夏洪棣找来了,户部有死抠门之名的魏尚书。

这个干巴老头,成天和他算账,抠他的私库,这赚钱的机会来了,可要和他好好说说。

魏尚书被太监请到了御书房,行礼被赐座,半晌,夏洪棣喝了一口茶,问:“魏尚书可听说了,这东倭来使已经在来京的路上了!”

魏尚书不解,这关我户部何事?

稳稳的接话:“臣有耳闻,不知陛下需要我户部协助何事?”

“嗯,魏尚书,咱们发财的机会来了啊!”

老头眼睛一亮:“陛下,臣愿闻其详!”

夏洪棣吹了一下茶盏里的茶叶,不紧不慢的说:“东倭盛产白银!”

魏尚书眼睛转了转:“要他们赔偿烧毁我们的战船?”

“爱卿,你可以胆子放大一些!”

老头子站起身,来回踱步:“陛下,陛下,难不成还能给咱交点赎金?”

夏洪棣无语,问:“你孙子和隔壁赵府的孙子打架,你孙子打赢了,把赵府孙子打成了重伤,人家赵府的人找上你家,作为家主,你要怎么办啊?”

“给人赔礼道歉,还要给人附上汤药费和重礼!”

“那倒过来,打了败仗的国家,上门道歉,要怎样?”

老头激动的都快跳起来了:“必须赔钱啊!”

夏洪棣对着干巴老头一阵耳语,老头眼神精亮,连连点头。

不过,最后问道:“陛下,这要是谈判成功,把这银子要来后,能有多少入国库啊?您是不知道,这银子他不够花啊......”

讨价还价,据理力争。

反正,离开御书房的时候,魏尚书满面红光,发誓要好好协助鸿胪寺卿参与这次的谈判。

忐忑的东瀛使臣,一行十人,被大夏官兵一路护送至京城,住进了鸿胪寺里的驿馆里。

对于大夏朝廷的态度,他们还琢磨不透。

递了折子后,几天时间里,花了重金各种打听消息。

得知,他们的几位将军都被关押在了大理寺,但是无论花多少的金子和珠宝,也没法去探监。

第一次和谈,是鸿胪寺卿和魏尚书主导的。

东瀛使臣提出和谈的核心要求:要求释放他们的将军和士兵,对于大夏朝,他们愿意岁供,此次还带了不少供品。

鸿胪寺卿笑眯眯的点头:“可以,释放俘虏这条,我们同意!”

魏尚书接话:“关于俘虏的赎金,我们是这样规定的,四品以上军衔的,赎金一人五万金,八品至四品的,一人一万金,无品的士兵,一人五十金!”

东瀛使臣都惊呆了:“这,这不合规矩啊,上国可从来未无此要求过!”

魏尚书不客气的说:“也没见谁这么对待过上国啊!交钱赎人天经地义!”

鸿胪寺卿得寸进尺的提出:“除了俘虏,这次,我国损失惨重,盾鱼岛水军损失海船数十艘,这可是我大夏船厂近十年来最优秀的海船啊!”

魏尚书无视对方的瞠目结舌,继续掰着手指头算账:“还有我盾鱼岛,被东瀛轰炸一番,需要战后重修,哪儿哪儿都需要银钱啊!”

“你,你们......”

鸿胪寺卿最后理直气壮的终结道:“自古以来,战败国家,都要割地赔款,咱们也不去东瀛驻军了,都把这些赔款折成银子吧!”

翻译们都麻了!

这堂堂上国的大臣,谈起钱财来,哪里有大国风范,简直是有辱斯文!

第一轮谈判,只能用不欢而散来形容!

东瀛的使臣都被气到快脑溢血了,用倭语大骂大夏官员,无耻,太无耻了!

皇宫里,夏洪棣听着魏尚书的汇报,一点没恼,还笑着说:

“不错,不错,不过,接下来,就不用你们两位爱卿亲自出马了,把你们部门的年轻人也派上用场嘛,给他们提要求,只能要得更多,更狠,可不许讲价!”

鸿胪寺和户部,想要出头的年轻人可是不少的。

年轻人们,简直把东瀛当做是肥羊了!

第二轮的谈判,什么打仗耗费的军粮,什么战士们所发的俸禄都给算上了。

一笔又一笔,有零有整,只多不少。

东瀛的来使,头发都急得掉了一半。

这,这种明摆着坑冤大头的协议,他们敢签才怪!

最过分的是,谈判陷入僵局后,他们所住的驿馆居然开始要收费了。

啥?

一国驿馆,住宿要钱,吃饭也要钱?

对方堂而皇之的说瞎话:“我们的免费,是有时间限制的!”

倭国使者想要搬出去住,对方还不同意,大夏官员皮笑肉不笑的问几人:“要搬出去,出了问题谁负责?咱们京城的百姓现在对你们东倭人可是很敏感的哟。”

可把这些来使为难坏了,强压下心头的怒火给驿馆交银子。

在大夏发出最后的警告:最后一次谈判,谈不拢,那就免谈,俘虏全被判死刑,我大夏水军将征讨东瀛国。

这,还有什么可谈的必须?

强盗啊,强盗!

想要上诉却无门!

而且,他们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来使哭丧着脸,就在驿馆里和大夏朝签署了一系列条。

从战败赔偿款,到军士赎金,再到其他损失,共计赔偿大夏白银三千万两,可折合黄金结算。

赔偿款到付之日,就是放人之时。

东瀛人带着签署的条约,灰溜溜的飞速离开了京城。

这大夏朝以后再不想来了,惹不起,惹不起!

直到协议签订后两天,魏尚书仍旧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他们就这么轻易的,讹了东倭人这么一大笔钱财。

三千万两,这可是大夏三年的税收总和啊!

陛下果然厉害,打个仗都还能顺带发财的!

除了夏洪棣对于这样的谈判的结果,最高兴的莫过于黑娃和翠花了。

简直是大快人心,都值得举国欢庆了。

正是一年的春耕之际,翠花带着孩子和家仆回到了大梨村。

们家的三个庄子,今年有一个要用来育苗和种植辣椒。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她家还在庄子附近又陆续买了六百亩荒地,用来种蚕豆,今年的豆瓣酱需求会更大。

辣椒苗,今年除了皇庄还有皇后娘娘的娘家,高老夫人预定了不少,娘家和婆家,还有老村人,但凡问到的,翠花都一一答应了。

去年得了大红包,李管家修了一座很漂亮的四合院。

李大娘还在弃婴堂收养了一对,一岁的双胞胎女婴。

两个小姑娘很是可爱,李大娘现在每天都干劲十足,说是要给闺女挣嫁妆。

今年的育苗规模太大,翠花也不放心,打算在大梨村住上两个月。

袁家二房和三房,还有老袁头也跟着回了村儿。

看见闺女回了村,张氏高兴得不行,抱着小石头,天天过来串门。

小石头和两个表弟玩在了一起。

“娘,去看咩咩!”六头还惦记着那头怼他无数次,已经在过年时候被宰杀的羊。

今年年初,新的羊羔又上线了。

翠花让春丫和夏丫,还有几个粗壮的婆子带着几个小崽崽,去看庄子里的小动物了。

大孩子们可就没有这好日子了,留在伯府念书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