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清朝恐怖和台独组织(1 / 1)
第七十九章 清朝恐怖和台独组织吴椣看着郑勇那挣狞的头颅,还是很恨这人的无义。
“侯爷,老夫想请你到后堂单独一叙。”
当金虎献上那些脚掌的时候,吴椣骇然失色。
凌啸直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那些纹着“无知”两字的脚掌意味着什么,金虎的级别太低,他根本就不知道个中缘由,只能告诉凌啸,总督大人曾经发布命令,凡是在脚底纹有这两个字的就是反贼,格杀无论。
吴椣带着凌啸进到后堂,吩咐亲兵队长吴洪文把守中门,不许任何人进来打搅和偷听。
凌啸看他这么隆重,一丝不安涌了上来,难道自己这次捅了什么马蜂窝不成。
吴椣开口说得第一句话就让他觉得莫名其妙。
“凌啸侯爷,如今吴椣被撤已是定局,会否有性命之忧也在摸棱两可间。
还望侯爷笔下留情啊……“吴椣老泪纵横、一直以来总把进入一品行列,期望光宗耀租的他,知道自己遇到了天大的麻烦,凌啸能够说有什么好呢,一个老头子在你面前落眼泪呢。
“制台大人、凌啸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也知道恕道二字,更况我与制台并无芥蒂,制台大人还对我照拂有加,凌啸绝不会落井下石。
“”吴椣知道凌啸能应承到这份上已经难得了、毕竟二人毫无瓜葛,走到书案前,提起毛笔,写下了“无知”两字。
“侯爷。
您在京城备受皇上圣眷,可曾听说过这知无两字地来由?“凌啸这才知道应该从右往左合成“知无”,茫然不知的他只好摇摇头。
吴椣长叹一声。
细细到来其中的缘故。
“二十二年前的康熙十三年,福建莆田少林寺被皇上派遣三千御林军一夜之间剿灭,寺庙烧成了灰烬,寺中三百僧众尽当斩首。”
吴椣才开了一个头。
凌啸就大吃一惊。
他只知道莆田少林寺,还有什么洪熙官,方世玉之类的、一直想当然地认为南少林长期存在呢。
“原因是、三藩乱起之时,每当两军交锋、吴三桂的叛军之中总有一些武艺高强之辈。
对我军的伤害很大。
常常交锋伊始。
就被叛军高手夺杀主帅良将。
锐气尽失。
后来经过多方查探。
方知道乃是那南少林武僧相助叛军。
“凌啸明白了康熙为何要进剿南少林了。
关键是这南林与“知无”有什么关系。
“”……可惜辐建民风彪悍,加上当时台湾未服,朝廷正在执行禁海今。
于是相当多地人从事私贩海货的营生,这都需要武艺傍身。
所以在皇上剿灭南少林之时。
有着大量的武僧流落在民间。
未能一网打尽。
之后这些人就隐姓埋名,暗藏于市井田间。
秘密结社。
妄图推翻我煌煌大清。
陷黎民于水火之中。
这些人借着反清复明的口号、蛊惑百姓。
并建立了天地会来招收门徒,逆天谋反。”
吴椣因为凌啸是满臣。
说话外地小心。
“天地会?!”凌啸一阵叫苦,金庸不是说天地会是台湾建立的吗。
怎么成了南少林建的了,自己这个实汉伪满的现代人持如何自处?“是啊,不瞒侯爷说。
如今的天地会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事,但是它地发展势头正猛,两江湖广福建江西和两广云贵都有它地分支。
“不过二十多年。
就这么快?”凌啸更觉不妙。
他总有一种预感某一天他的命运里不会少了天地会的。
“天地会只是一个秘密的组织。
虽然遍布南方诸省,但是基本上,难以有什么大的动作。
一来前朝大乱。
百姓思安,二来当个皇上图治爱民,屡减赋税。
他们很难鼓动大量的百姓参与他们。
真正今皇上和朝廷不安的是天地会早已分离出去的两个分支。
这才是心腹之患啊!”凌啸见到吴椣讲得都有些干巴了,起身为他倒了一杯茶。
“他们的分离,据说是因为各为其主。
天地会奉什么伪朱三太子正宗,而台湾的日月盟主要是高山族组成。
谋反原因是要台湾自成一国。
但是朝廷在那弹丸之地上驻军就达两万之众、他们近来还比较安分。
最多是搞些抗缴地租和贩卖私货地勾当,不过听说他们正与南详的海贼相勾连,令朝廷十分不安啊。
现在就有很多大臣建议再行禁海呢!”凌啸暗嘘一口气,我靠,台独的租宗!还勾结海盗和红夷闹独立,难怪登辉水扁靠美拉日乐此不疲的。
原来是有历史渊源的啊。
“而最令人头痛的则是这福建知无堂!侯爷、你知道吗?他们竟是自称奉前明唐王为主的,真是笑话。
那唐王连一天真正的皇帝都没有过。
只是郑芝龙地傀儡一个罢了。
竟然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有人为他卖命!”凌啸对历史上的唐王一知半解,但是他只关心眼前的这个知无显然郑勇和甘大是这知无堂的人。
“要说谋反谋到像知无堂这种地步的,可真是应了一句话。
人神共愤!”吴椣不知道的激动起来,“人家天地会还知道一个假仁假义的义字,一般不祸害老百姓。
可是这知无堂是不择手段。
无所不用其极。
劫掳官银槽运、杀戮员兵丁、抢夺官盐茶马这倒也罢了。
还像是个谋反地勾当,但是他们盘霸赌坊妓院黑店、绑架勒索、杀人越货、版卖人口、烧杀乡村就天理不容了。
总之,只要是他们能搞到钱的事情,就不管辜与无辜地干了。
依我看。
他们迟早是要聚众造反的。”
凌啸第一次听到在清朝还有这样的组织。
十足地黑社会恶势力。
加上强烈激进的政治意图,“恐怖组织”这个词从他心里冒了起来。
平日呆在北方不觉得。
来到南方一看。
这长江以南竟是这样地热闹非凡,老百姓不走运啊!“制台大人,那知无堂的名字有何来历啊,怎么念起来很神秘啊?“凌啸一直对自己把它念成“无知”耿耿于怀。
吴椣解释说道。
“侯爷。
知无两字和那个诸字一样是个和音字、你它们的声部和韵部合作一字来念就明白了。
“”“知。
无,朱!”凌啸明白了。
“这些家伙真是挂羊头卖狗肉,他们的所作所为、恐怕就是那九泉下的南明唐王也不同意!“”“是啊,侯爷。”
吴椣讲完前因后果。
开始切入正题。”
这次我是万万没有想到。
那郑勇竟是知无堂的奸细。
所以请侯爷上奏时。
身够手下留情。
“凌啸看着这老头可怜巴巴地望着自己。
心里也认同他是真地不知情。
不过毫无好处做好事的习惯他还没有养成,毕竟雷锋叔叔还没有世人间啊。
只是他这样一今年纪轻轻的勋贵。
讨要好处的方式令吴椣这样的无法适应。
哪有这么直接的。
就算洞房花烛夜。
也不是一句情话都不讲就扑上去的呢!“如果我笔下留情。
我要。
第一。
金虎和今晚出发的骑兵全部拨我做护军!“”吴椣思付凌啸在湖广的特珠地位,倒也不太离题。
咬咬牙。
点了点头。
“饷银你发!吴椣眼前一黑。
这侯爷也是欺负老实人地主。
“第二。
过几天我要做些买卖方面地事情。
保证不违法制,到时会给你没差使的公子一份干股。
不许不要!吴椣暗思。
这条件很爽啊。
求之不得啊,谁不晓得他凌啸是长袖善舞的敛财高手!“但是、可能会有争议,你一要在争议前支持,二要在赚钱后保障我独家经营!”吴椣喉头一甜。
看来自己会被绑上他的贼船的。
“最后一个,我想知道一个答案。
你女儿多大了?“”吴椣一愣,“四十岁,侯爷。”
“孙女呢?“十六岁,侯爷问这干吗?凌啸哈哈一笑。
“我要娶她!”吴槛头上一炸。
凌啸的风流情事可谓天下当知,他终于忍不住了,“难道侯爷认我的孙女是可以做小小妾的吗?”“是娶她坐我的正房嫂子、不寒惨亲家您吧?吴椣毕竟年纪大了。
一种孙女逃出虎口的喜悦袭来地时候,终于一口气没按上来,晕厥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凌啸却是出乎吴椣的意外、根本不搭理审问甘大的事情。
只是给康熙上了两份折子。
一份是他雷打不动地五天必上的马屁精请安折子。
而另外一份则是洋洋千余字的奏事折。
这份他和顾贞观反复思量措辞的折子,把吴椣的责任弱化了绝大部分。
“……奴才自接触案情以来,蒙总督吴椣多方指点。
方才能协助吴椣厘请案情。
吴椣于此朝野城乡震撼之际,不愧治世能臣,霹雳果敢,详加谋划。
方才逼引知无堂逆贼郑勇上钩,自暴嫌疑。
吴椣不辞辛劳。
在指定奴才东追逆贼之时。
全心报主。
以六旬之龄策马西搜三百余里…………”凌啸和顾贞观相信,在凌啸这旁观者和参与者地口中说出来的。
吴椣的主动饵捕态度和动作,已经可以消去他大部分的责任了。
但是,随着“钦差大人到。
闲看回避,官民肃静”的请道声,有人蹦了出来,决不答应消去吴椣的重大责任。
跳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