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一波未平(1 / 1)
第九十八章 一波未平张廷玉和佟国维一愣,侦知处是不是废物他们不敢肯定,但是侦知处是他们不能碰的的秘密,这点两人还是明白的。
当即两人回转到上书房,孰料就这一去一回的功夫,又有新的奏章到了。
张廷玉看着大章京鄂尔善递来的凌啸奏折,他明白,湖广官场的纠纷因为一台纺纱车,就此拉开了帷幕。
佟国维只是略微扫了一眼凌啸的奏折,心里狂动如鼓,连忙表示头痛难忍,辞出宫去。
晚风习习的时刻,枫晚亭正院的暖阁子里,戴铎垂手伺立一旁,皇四子胤禛焦躁得来回走动,时已深秋,他却走得汗如盛夏。
湖北风云乍起,一个省份的官员纠纷争执,本不能对朝廷中枢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但是凌啸的折子,一下子将整个争执的焦点转换到了骇人听闻的皇权问题上。
胤禛他焦躁。
并不是为凌啸的奏折,因为凌啸的奏折并不是他焦躁就可以应对的了、而是为了邬思道此刻并不在京城之中,没有人能帮他亲赞划策,他只能够靠自己来独立应对。
胤禛再次拿起上书房眼线给眷写的奏折内容,打起十二份的精神看起来。
奏折他看懂了,胤慎知道,凌啸的那个顾贞观先生,才华绝对不邬先生之下、暮府刀笔、杀人于无形。
这份奏折通篇都没有提到那个所谓的纺纱车,只是详细诉说了整军会议的具体经过,在结尾处带上了一句话,“钦差关防既出,辅以御扳指之助,三项整军令方始通过、诸将咸垂首听令、皆曰必将衷心维护执行。”
胤禛眼皮一跳。
好一个“既出。
“好一“之助”、将湖北武将骄奢傲慢,藐视钦差的指责隐于辞章背后。
好一个“咸听今”,好一个“皆执行”、一巴掌把这些弹劾看打成了反复小人,纵使这些武将弹的是凌啸的纺纱生意,却让人一看就明白,他们弹劾的绝对是整军令。
“戴铎,皇上明日必定问我湖北众将的是非曲直。
为今之计、当如何是好?”他去过湖北,皇上必定会有所垂询。
戴铎站在他的案旁,却一筹莫展,这些事情实在出于他地才能见识范围之外啊,但是他这几年帮四爷处理秘密差事,有自己的思路。”
爷。
这件事可能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要看这两方的胜算大。
说句不好听的话。
他们这些人都是皇上所宠幸的人,并不是哪个阿哥爷们的私人。
但是据奴才来看,凌啸的胜算恐怕是小些,毕竟他的这个纺纱生意。
宣称是要为湖北军方谋些高薪养廉的出处。
爷,据我们的消息,此次陈倬他们向京城地清流们可是广发求援帖,凌啸的对手很强大啊!”胤禛吃了一惊。
父皇一向注意笼络士林。
要是反对者云集,恐怕啸难得获得父皇的支持。
“这第二,还要看看各个阿哥们的想法。
太子爷和八爷今天都召了自己的班底议事。
我们需要看看他们的想法。
才能借力发力啊!、”胤禛悚然而惊。
“他们为何要如此重视。
如你所说。
凌啸也好。
陈悼也罢。
都是皇上的信臣。
并不是他们的私人啊!”“这个奴才还没有得到详细的消息。
只是知道佟国维今天早上看凌啸地奏折后就马上称病回府了,连君前地奏议都没有参加。”
胤禛的眉头皱成一个川字。
“皇上今日召见张廷玉。
谈了些么?”戴铎有些汗颜。
“爷、暂时我们还不得而知。
但是。
据说张中堂也只是进去了不到一刻钟,就退了出去。”
胤禛着实担心,老八他们看上了他自己要的东西。
“你连夜派人去通州。
把邬先生接回来。
还有,加紧打探太子和八爷他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这个案子!”“我为什么看重这个案子?我不管这个案子,我只要那个三妹纺车!”老八缀一口杯中的茶水,看着水树外摇曳的宫灯,心里也很烦躁。
胤禛听了他的气话,将几张纸交给老十和老十四,等他们看完。
“十弟。
十四弟,九哥告诉你们。
佟中堂说了,凌啸现在面临着弹劾。
但是他却一招推蛾上火,把弹劾他的人都给逼到了险境里。
但这些都是要点。
关键是。
他的那个纺车,是一笔上千万的银子,我们志在必得!”志在必得?老八心里充满做人很失败的悲哀,如何志在必得、苏克济给他地书信里面,己经明白地告诉了他,凌啸把纺车交给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什么凌啸就是不肯和自己过心呢。
难道是自己不够礼贤下士?从凌啸倔起以来。
自己哪里对他不好了?老十四见到这个纺车这么值钱,当即拧眉道,“八哥,那我们干脆趁此机会。
将凌啸推倒,那些请林可是只听您和三爷的啊!到时。
我们再想办法通过苏克济把他的那个纺车搞到手。”
老九恨铁不成钢地斥责道,“笨蛋,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凌啸此人在敛财上可以呼风唤雨,长远之得,又岂是一时可比的?你别看八哥现在这么说气话,现在都不能放弃收服凌啸的心思。
如何既得纺车,又保住凌啸,留得以后见面的地步,这才是左右为难的地方!”倒是老十粗索,看到弟兄们在那里烦恼不已。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我看啊,说来说去,现在最重要地,就是先看看皇阿玛怎么想的!”康熙怎么想,才是众人必须注意的关键,唯有顺水握舟,方能够不站在最强大力量的对立面。
可惜康熙今天什么人都不想见,他的烦心已经够多了,对这个案子。
他根本就是一个冷处理,胤禛以为第二天会举行朝议来讨论,但是康熙只是谈谈来年进攻葛尔丹的事情,就要众人散了。
众人无法揣度皇上的心思。
心中更加地焦急,这样只是过去了三天,湖北传来了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令得康熙再也无法摸糊了,他须给凌啸他们一个了断!凌啸继停了吴椣的督命宪牌之后。
又停了陈绰地提命宪牌。
陈倬不是吴椣。
没有那个查出奸细的拖累,他可不像吴椣那样不争辨。
凌啸只能暂停他的军权,却不能阻止他上奏合冤。
当陈倬的奏折上来的时候。
佟国维看看有些苦楚的张廷玉,自己也是一阵的心烦和心忧。
他们作为宰相,看过争权夺利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夺得这么快,这么心急的,恐怕就只有凌啸这么一个了,他也不想一想。
凭着二十一岁的小小年纪、和只有不足千人地指挥经验。
他凌啸如何能够担得起一省军政。
如何能使将士们心服!康熙看了陈倬这份社鹃啼血的奏折,也不得不理会了,“一待凌啸的辩折到达、即于乾清宫召开御前会议。”
兹体事大。
就算康熙预料到了凌啸会遇到掣肘,但是有了御赐板指之后。
还要在一月之内,凌啸连辞一省的两大军队首魁的军权,这事情要是不追究个明明白白、恐怕对于他自己这个皇帝都交代不过去,毕竟。
康熙没有任命凌啸为一省提督的意思!凌啸的辩折在第二天就到了,但是康熙已经有了定计,开会已经了一个了解各人想法的形式。
今天参加这个会议的官员,可谓阵容强大。
成年地皇子、上书房大臣、兵部尚书待郎、前任湖广总督提督、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全部到齐。
胤禛一见参加会议地这些官员,就在心里为凌啸可惜。
前任的总督提督、和陈倬都是多年同僚,代表着一帮老军务的心思。
有谁愿意看着同生共死过的老朋友受到小小年纪的钦差排挤?那左都御史郭琇更是凌啸的死对头。
这次自然别无好话了。
至于兵部尚书和侍郎,那可是年年收受各地督抚孝敬的老上司了,说不定陈倬就捏着他们的把柄呢!皇子里面,光是一个太子、就比任何人的分量都重、偏偏凌啸是太子众所周知的仇人。
胤禛拿眼看看老八、偏偏这位八弟也看向他。
两人眼神一对,老八微点下头,就此荡开。
胤禛心里一缩。
看来老八也是心里感觉到势孤力单。
在向他问主意呢。
李德全开始宣读奏折了。
“臣自凌啸五标合一令下伊始,即屡次以防区军情相劝,未料其一意孤行,多次以暂停臣宪牌相威胁,臣尊凌啸乃圣上钦差,不敢有违军令。
逐遵行无怠。
二十六日。
五标合一、凌啸所将之督标、妄行粗暴军法。
激起五百余兵丁械斗,死伤者达百余、各标遂皆不稳。
情势危机下。
臣急调亲兵队镇压,将十名苛责闹事之督标兵丁当场枭首,亦将三名檀自离营之镇标兵丁斩荐,以此平息此次械斗。
然凌啸以臣行事不公为名。
强行停用臣之宪牌……”众人面面相觑。
这里面还有着百余人死伤地军中械斗,为何兵部不知情?“奴才尝献中央辅助计,此翻驻镇湖广,又发觉官员体禄偏低,导致吏治败坏,有亏法治民生。
圣上爱民,堪烁古今,然永不加赋未能惠及黎民。
盖因为官者用度不够,屡索于民。
巧立之名目,苛征之役税。
民不堪负。
奴才翻看藩司典籍。
康熙十年,有田自耕之民,十有入九,今已不足五六矣。
长此以往,则地土兼并日益,堪忧!”胤禛看到这里。
虽是第二次看。
仍然对凌啸所说的盛世隐忧感叹不已。
这些日子他也开始办户部的差事了,当然明白凌啸说的是事实。
“奴才无意间制出的三妹纺纱机。
可以提升速度达四五倍。
仅此一项。
倘使推广,”跳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