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三救子渊(一)(1 / 1)
第二日拂晓,该穆子渊当值带兵到边界戍守,一路上,她半合着眼睛坐在马上,跟在队伍的最后边,没甚精神的样子。
石磊拓正好在他身旁,便关切道:
“怎么了老大?昨日没睡好?”
穆子渊看看石磊拓那张紫青依旧的脸,懒懒道:
“昨日喝的多了,今日头疼,你们如何都这般精神?”
石磊拓道,“昨夜数你喝的多,许多人找你敬酒,后来你又与那京都来的大人拼酒,不头疼才怪。”
穆子渊奇道:“我与风幽拼酒了?”她自然知道那人不叫风幽。
“你连这都不记得了?真难为你还能自己走回营帐。”
穆子渊苦笑,自己如今无论是伤了还是醉了,都能潜意识地保持十二分的警惕自己依靠自己,也算是本事吧。
转念一想,却如何便与四殿下纠缠到一起了?唉,当真是醉的厉害了。
石磊拓有一句话倒是对了,她昨日确是没睡好,十分的没睡好。
楚岚走了以后,她几乎一夜未曾入眠。
她知道他生气了。
那时在宫中楚岚为云易的事对自己心有芥蒂时也是这般样子。
一夜也不知都在想些什么,只是静静地发呆,不住地叹气。
北疆地势多丘陵,经过昨日一场大风雪,如今目之所及俱是白雪皑皑。
天仍是阴冷的厉害,未出太阳,然而这一片银白天地虽无阳光照射,看上去也要比其他季节的北疆可爱许多。
于是穆子渊又露出了那丝惯有的笑意。
城墙之上,与上一班戍军交接完,穆子渊缓步巡视一番,便驻步立在城墙上远望。
北疆边关鲜有人来往,虽也有来往的商贩,却也是为数不多,因而这里很安静,天地广阔,耳边唯有风声和自己的呼吸声,此刻对她来说实在没有比这再好的地方了。
石磊拓驻守在不远处不时看他一眼,他总觉着老大今日委实很反常,老大往常虽也经常这般远眺,一双眼睛却从未这般死盯着某
处,这般出神,莫非喝多了酒还有这个后遗症?
城墙上的风要比别处更大,穆子渊却丝毫未觉出冷冽,一开始还浅笑着,到后来不自觉便微蹙了眉。
许久,有人一声惊呼:“老大,你看那是什么?”
在这般安静阴冷的环境中,这一声惊呼显得突兀异常,穆子渊倏然回神,顺着那兵士所指方向凝目望去,只见远处几个黑点似乎在向这边移动着,待到近些,便发现一辆马车四骑白色悍马朝这边奔来,速度很快。
那马上人都掩了面身着白衣白斗篷,若不是天此时已微亮,那些人几乎要融入雪里。
穆子渊沉声传令:“关城门!”
于是刚开不久的城门又被死死关上。众人不禁握紧了手中兵器,神色已有些紧张。
穆子渊手扶城墙站在最前方,静立以待。
石磊拓与鲁文靖双双走到她身后而立。
鲁文靖道:“老大,这些会不会是燕秋的贼人?”
“不好说,静观其变。”
鲁文靖粗声道:“若是歹人,胆敢如此狂妄地结伙而来,定要让他们好看。”
石磊拓撇他一眼,“安静些!”
鲁文靖状似不屑地回瞪他,冷哼一声。
他二人昨日一架打完又一起喝了酒,却也不知是碍于面子还是秉性使然,仍是动不动便出言相讽。穆子渊知他二人心中芥蒂实已消除,便随他们去。
那些悍马委实矫健,一阵风似的疾奔,就连最前方那马车也似是拼尽了全力地奔来,与后面的悍马拉开有一段距离。
待看到马车上驾车人的神情以及那呼喊“救命”的口型,穆子渊目光一动。
再近了,城墙之上已能听到马蹄踏雪之声,急促纷乱得令人心跳加速。
那车辕上的驾车人身子忽然一僵倒在车辕上,马匹失了控制便疯也似地一味前奔,然而显见后面那些人的骑术十分精湛,再加上悍马矫健,两骑不肖片刻便赶到马车前,马上人一斜身揪住两匹马颈处的缰绳,将马车停下。
这
会儿工夫一行人已奔到了城门外。
鲁文靖也瞧出了事情不对,急声道,“老大,我们……”
穆子渊不待他说完便沉声道:“静观其变!”
那些人却似毫不在意他们已到了丰国边城脚下,一人窜上马车,顷刻便从车中拖出一名女子和一个孩子,扔在地上。
那女子已是骇极,呜咽地哭着将貌似只有三四岁大的女娃紧紧抱在怀中,不敢抬头。那女娃儿自下车时瞥见倒在车辕上的驾车人,便嘶声哭喊着叫“爹爹”。
穆子渊眉头微蹙。鲁文靖却已是急的青筋暴露,就连石磊拓也有些都有些按耐不住了。二人不时看看穆子渊,却不知为何他到此时仍是冷眼旁观。
那人立在女子旁边,余下三人则静坐在马上。
白茫茫的雪地上,三个雪白身影在马上围住中间一对平凡无助的母女,无人说话,虽未露出容貌,却无端令人觉得三人似是修罗恶鬼,要将那对母女生吞入腹。
四周很静,于是孩子清脆响亮的哭喊声和女子的呜咽啜泣声格外清晰凄厉,气氛一片凄冷诡异。
女子瑟瑟发抖,呜咽道:“求你们……求你们……放了我的孩子……”
她虽已是骇极,却仍是鼓起勇气抬头望着那白衣人,神情绝望中带着恳求。
然那些白衣人丝毫不为所动,地上那人缓缓向母女二人走了一步……
鲁文靖急的顿足,“老大你……”
却见穆子渊眉头紧蹙,突然伸了右手道:“弓箭来!”
那人垂眸冷冷地看着地上的弱小,就如同望着两只微不足道的蚂蚁。
他轻轻抬手,一把弯刀露出,映着白雪闪着森森冷光……
弯刀将落,那人身子却突地一震,紧接着便是深入骨髓的痛楚,他一声闷哼便倒在地上。
马上之人俱是一惊,只见长箭自那人肩胛处而入,没体而出,力道之大竟生生将那七尺大汉带倒在地。
抬头望去,城墙上一俊秀少年临风而立,手中一把长弓,赫然便是射箭之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