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湍飞沫(1 / 1)

加入书签

奔湍飞沫

隔着晨雾,两军的呐喊声越来越接近,可是在没有彻底看清楚敌人的面目之前,谁也不敢贸然再进一步。

这时候,清盛手下八百余骑中大约五十名兵士,像碎片云一样游离了大队,悄悄向敌阵驰去。

一队人马驰近为朝守卫的西河原门正面,故意炫耀似的一字儿排开,向对方展示抖擞的气势。从阵中走出三名像是部将的武士,“嘚嘚”地策马上前,其中一人高声吆喝道:“守卫宫门的是谁?是源氏人还是平家人?快把姓名报来!某乃安艺守清盛大人的部将、伊势古市人,名叫伊藤景纲!”

另外二人也在旁自报家名:“某乃伊藤五!”“我是伊藤六!”

声音飘至河汊上空,听到的却只有河水的奔湍声,假使不扯开嗓子使劲喊,根本传不到敌方的耳朵里。

可是对方立马回应过来的声音却压倒了加茂川的喧嚣,这边听得清清楚楚,并且充满了年轻的张力。

“呵呵,不怕你等见笑,就连你们主人清盛尚且不知道够不够资格做我的对手,你们几个又算什么东西?敢于放此狂言的,也只有我了——我虽是在筑紫长大的乡巴佬,可我也是八幡大人之孙、六条源氏为义之子,响当当的镇西八郎为朝便是我!我的箭不会射向伊势平氏的乡下武士,你们都给我退回去!快叫清盛出来与我会一会!”

“说什么呢?既然受命为先锋,岂有不战而退的道理?且有幸遇上大名鼎鼎的筑紫贵公子,那就更加不敢后退了!我等下人的箭到底射不射得中公子,先领教一下再说!”

话音刚落,三人拔箭一齐射向对方。

说时迟那时快,为朝也张弓回射了一支箭。只听见这箭发出一种异样的声音,即使是这几个久经战阵、谙熟射技的武将也感到疑惑,不知道究竟空中飞来的是何怪器。

这支箭穿透了伊藤六的胸膛,然后扎入了伊藤五的左臂护臂铠甲。

骑手坠落的空马嘶叫着腾跳着,连带旁边的两匹马也一同狂暴起来。为了避免先锋部将成为敌人的活靶子,后面的兵士一窝蜂向前压上,排成一列,布成射箭之阵,而对方也早已排好阵,双方呼呼地箭来矢往,搅起阵阵风。

那个时代的战斗大致分成两个阶段展开,先是远矢对远矢的射战,随后渐渐接近,最终演变成短兵相交的白刃战。不论是射战还是白刃战,两军都先由主将或具备代表资格的主要选手上前互通姓名,捉对厮杀,从而拉开序战大幕,随后便是麾下全体兵士的对战,此时往往变成一场昏天黑地的混战。

自从征夷大将军源赖义率领兵马远赴陆奥镇压阿伊努人之乱的前九年之役以及后三年之役以来,歼敌之后仿效夷地之风割下敌兵首级凯旋还师便成为武门的一种风习。

而当时战争所使用的主要武器不外乎弓、大刀、长刀、矛等

兵器。

根据《太平记》关于建武二年三井寺战役的记述,其中已有对枪的描述,于是有人以此为定说,认为枪这种兵器最早起于南北朝。然而在“奥州注进状”等文书资料中,却发现已有“枪伤”字样,稍加考证便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即后者的出现更早,可以认为源平时代枪这种兵器已经被较为广泛地使用了。此外,扎、刺等动作原本就是自原始狩猎时代流传下来的遗习,并非后人的发明,因此古代的矛和后世枪,使用方法相同,是一种既可单手握持近距离刺杀对手,又可以向较远处的敌人投掷的兵器。

但不管怎样说,平安末期源平时代初期,火兵器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最具杀伤力的兵器当数弓箭,弓箭堪称是唯一的远距离武器,只要有一名百发百中的神射手勇立阵前,必然会给己方战友带来极大鼓舞,而敌方兵士定会阵脚大乱,骑兵步兵一齐撒腿逃之夭夭。

八郎源为朝虽年纪轻轻,那个早晨将人数远远多于己方的清盛军冲荡得溃不成阵,正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恰好为他创造了战无不胜的条件。光是那张唯有他自己才拉得满的超弩级强弓所发出的异样的呼啸声,就足以让敌兵吓得魂飞魄散,在他射程之内的敌兵身影,几乎全似被秋风卷起的树叶一般,被一支支箭射得飘飘摇摇。

仿佛从地心发出的巨响,阵阵杂乱的马蹄声也传到了清盛的耳朵里,**的战马竖起鬃毛,不住地喷着响鼻,显得十分骇惧。

“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清盛急不可待地询问左右部将。

眼看着己方人马军心动摇,相互拥挤着东逃西窜,清盛拼了全身气力才好不容易地扯着缰绳,勒住**战马。这时候,从前面跑过来两骑部将,一面跑一面高声叫道:“不好啦!伊藤六被射杀了!是被敌方的八郎公子一箭射死的。此地危险,大人也会被他射中的,还是赶快跑出箭矢射程以外吧!”

“喔,是景纲和伊藤五啊,为义的八子为朝有什么好怕的?!”

“不是啊,大人,你且亲眼看一看这支箭,想必也会吃惊的!”伊藤五说着,拔下扎在左臂护臂铠甲上的箭镞,递向清盛。

清盛一看,这可真是支非同一般的箭:只见箭身用大约三年粗的竹子削成,前端镶嵌着一个像凿子一样锋利的箭镞,箭尾则是山鸡的羽毛制成。

“呵呵,这箭果然厉害!连鬼神也能射死,难怪兵士们要惊恐,怪不得他们。”

清盛不禁咂舌感叹。紧接着,他吩咐道:“我们并非说一定要攻陷这座宫门,只是顺势一路攻到此处而已,既然这儿有强敌把守,进攻不利,就转攻北门!快,往北门去!”

随着清盛一声命令,兵士们即刻后撤,掉转方向,朝北面的春日表门驰去。

清盛之子重盛听到命令,却大为诧异:“什么?避开为朝的弓箭,转往北门?真叫人不

可思议,不可思议!我等奉了敕命前来攻城,怎么可以这样?”

他纠集了身旁的二三十骑,摆成一团阵势,一同向敌方发起进攻。

清盛在后面见了,慌忙命令左右:“赶快阻止他们!把重盛给我带回来!不顾一切硬往为朝的箭矢冲去,不过是匹夫之勇!要是为此丢掉性命,岂不是蠢吗?太不值了!”清盛的语气里充满了愤怒,就像呵斥不听话的孩童玩危险的游戏一样。

重盛这天穿了一袭红色织锦的武士服,外披一领慈姑叶花纹铠甲,箭壶里插着二十四支箭,清新飒爽的英姿特别显眼,即使身在远处也极容易成为敌人的活靶子。作为父亲,清盛心里太清楚缺少战场经验的重盛迎着为朝的箭矢冲锋向前的后果了,所以才命令手下阻止他这样做。可是重盛哪肯理会,他在马上仍一个劲儿骂骂咧咧地埋怨父亲胆小卑怯,仍想一意孤行,幸好被上来阻止的武士围住动弹不得,急得他差点哭出来。

这时候,重盛手下一名叫山田三郎伊行的伊贺武士,自告奋勇地说道:“既然这样,三郎就只带弓箭代公子前去和筑紫的八郎公子比试比试!”说罢,便从队伍中跃身而出,拍马冲向敌阵。

众人在他身后大声叫道:“别干愚事!弄不好只会徒留笑柄,快回来,不要去!不要去!”

这山田三郎看来是个生性鲁莽的武士,他回过头来对众人说道:“我不想叫你们跟我一起冲,你们不必随我来,我自己一个人去便是。我就是想证明一下!”他只带了另外两个徒步武士一同趟过河朝对岸冲去。

再说为朝见已将清盛的人马击退,便收兵返回,退回河原门,紧闭宫门。

忽然城外一骑武士飞驰前来,对着宫门高声叫阵:“里面有没有敢出来应战的武将?若有便依武士之仪先自报家名。某是堀河帝在位时平正盛大人征讨对马守源义亲时战功赫赫、天下无人不晓的伊贺平氏一族山田庄司之孙、三郎伊行。今日某只想会一会八郎公子,八郎公子赶快出来!”

为朝乘上马,踱出城外,望着三郎微笑着道:“难得看到有人自动窜出来,呵呵,我喜欢,就算是阵前增加点余兴吧,你来得正好!八郎为朝在此,饶你先射,看你能不能一箭射中我,第二箭就不客气由我为朝射你了!”

话音刚落,三郎伊行便射出一箭,射穿了为朝护腿甲的左半边。为朝不慌不忙,看着对方手忙脚乱地搭箭张弓准备射第二箭,他右手一松,引弓而发,箭矢“嗖”的一声疾飞出去,从三郎**战马的前鞍桥插入,一直贯通至后鞍桥。三郎应声趴倒在马背上,整个盆部被射穿,身体晃了两下,从马背上倒撞落地。

徒步的兵士赶忙拥上前,抢下主人的尸体扛到肩头上,脚不沾地飞也似的逃回己方营阵。而那匹没了骑手的战马,浑身血淋淋的,口中吐沫,在河滩上漫无目的地狂奔着。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