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5和尚(1 / 1)
no、185 和尚
~.--~
庄经道人从来都不知道,用一点沙子加上纯碱,经过炼丹似的火烧之后,会形成水晶一般亮晶晶的东西,对于玻璃这种东西,虽然在从前也有所耳闻,但玻璃这种只有在上层人物手中都少见的东西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子孙庙(家族式的道观称为子孙庙)的道士所能见到的。回去试试。记住烧制玻璃是大事就行了。”
按照黄俊明所想,既然庄经道人喜欢这些玩意,那就教他点东西,身为道士不可能像是普通人家或者权贵那样。直接金银铜版直接甩上去,交给他这个光的色散方法也算是给他的鼓励吧。
“仙长。您就瞧好吧,不过这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是什么?用玻璃制作的镜子么?玻璃如此通透。虽然能映射出人影但是不清晰啊?!”庄经道人对黄俊明的话相当的感兴趣,不过黄俊明的这几个名词却让他有些摸不到头脑了。镜子是什么,庄经道人知道,在来天仙宫之前还没少接触,但是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是什么,庄经道人还真是不知道。
黄俊明听庄经道人的话微微一笑,对着身后的和尚道人吩咐道:“和尚,去替贫道取点纸笔过来。”说完拉着庄经道人随手找了个石桌坐下,等和尚拿来了纸笔,黄俊明边说边画的对庄经道人讲解道。
“所谓三棱镜,就是用透明的材料做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物体,截面是什么东西知道不?厄,不知道?那贫道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那树。”黄俊明对着石桌旁边的树一指继续说道:“用锯子将树截倒,之后出现的那个断面就是截面。这回懂了么?”
黄俊明看着不住点头的庄经道人继续说道:“玻璃的一大特点就是相当的通透,只要做的纯净就能产生效果。”
“那。。。”庄经道人暗自看了看黄俊明在纸上用芦苇笔所勾勒的物体,疑惑的问道:“那这三棱镜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黄俊明听后心里一阵暗笑,现在的庄经道人可是有了些科学家的思想了,黄俊明平日里最为疑问的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们往往都是在世界前列发现种种的规律和发明,但往往只是单单的做一下记录,说出是什么东西,却把这东西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说的言语不详。虽然说最后黄俊明将这一点归结为国人的传统思想,可看着外国流入中国的一条条公式,一个个求证方法,教科书上的命名也大部分都是外国人,黄俊明就一阵郁闷。但的的确确适合去做这科学方面的事情,或许在以后算不上什么大科学家。但也绝对称得上近代思想的科学家中的先驱了。
“既然你懂,那贫道就不多说。去岁的时候可有玩过陀螺?”黄俊明似乎很不着调的扯到了陀螺上。
庄经道人虽然不明其意但还是如实回答到:“回仙长。小道玩过。”
“既然玩过,那就好办了。”黄俊明很突兀的说道:“刚刚贫道说的是如何用三棱镜将一道白光分成几道多色光,咱们在反过来想一下,如何将多色光变成一色的白光?和陀螺有关哦!”黄俊明循循善诱道。“事实上咱们看到的种种色彩都是经过反射单色多色光而形成的,你想想怎么将多色光变成白光。”
“这。。。小道哪里想得出来。”庄经道人推脱到。
“贫道说你可以你就一定可以,想想贫道先前所说的话。”黄俊明不想培养一个只懂得根据他所说的语言,去实施的科学家。他要的是一个可以独立思想的科学家,只有将思想独立出来,才会造就更好更大的成就。
“仙长先前所说的?”庄经道人开始不住的琢磨了起来。“陀螺。”“各色光。”“平常看到的色彩是由色光反射。”“陀螺。”“各色光。”“平常看到的色彩是由色光反射。”庄经道人不住的思索着黄俊明刚刚从口中流露出来的几个关键点。“陀螺是会转的。颜色。。。”庄经道人似乎想到了什么,猛地一抬头对着黄俊明说道:“难道是将颜色涂到陀螺上,但后将陀螺转动起来?”
黄俊明颇为赞许的看着庄经道人,这小子,还真的有些天分。不过黄俊明却没有给庄经道人任何的答案,只是对着庄经道人淡淡的说道:“既然你这么想,那就去做,做出来之后,你自然得到答案了。”
庄经道人现在心里可是如同被猫爪挠的痒痒的,早就等着黄俊明的这话了,三棱镜现在制作不出来,但是这陀螺和颜料这些东西在天仙宫可是相当的容易找到的,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庄经道人在黄俊明的许可下迅速的找齐了所需要的物事,直接在这石桌上将陀螺涂了个色彩缤纷!学习这科道之法。”庄经道人倒也是个奇人。听到黄俊明的话并没有起身,而是再次对着黄俊明拜了下去。似乎有一种你不收徒我就长跪不起的架势。
黄俊明见庄经道人的这个样子,虽然也有想收他为徒的意思,但是在现代的时候,老道士说过他这一脉,最多收上九名弟子,身在大唐,老道的唠叨早就不在耳边回响,若说对老道没有半点念想那是假的,毕竟从小将自己抚养到大,感情还是在的。对老道曾经的那些话也开始慢慢的遵守了起来,现在来说,葛彦麟、风君子、沐轩子、万冥子、怀静子、李元亨、金蝉子、晓露、还有即将成为自己弟子的武曌已经凑足了九个人,虽说已经将怀静子逐出师门,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怀静子还是实实在在的占了自己一个亲传徒弟的名额的。九大弟子已满,再收这庄经道人为弟子,那就违背了老道士的意愿。黄俊明是决计不能做的,不过现在的庄经道人确确实实是个好苗子,年岁上也不大,适合去做这些科道之事,至于金蝉子,黄俊明还指望他去西域传播道教思想呢,不可能让他一直研究这科技之事。这样一来就有些为难起来。
“庄经,非贫道不收你为弟子,贫道有自己的为难之处。”黄俊明思量几番之后对着跪在地上的庄经道人说道:“不过你若愿意,贫道可以收你为记名弟子。”
“小道愿意,小道愿意。”庄经道人似乎也是没想到这黄俊明真的能收自己为弟子,先前听黄俊明的前半句,已经觉得没什么希望了,可是到了后半句,峰回路转,这记名弟子已经是很不错了。
“还自称小道?”黄俊明佯怒道。
“厄,弟子见过师尊。”庄经道人听黄俊明的这话,在窃喜之中恭恭敬敬的说道,话音刚落又重重的磕了九个头。以示对师尊的尊重。
“起来吧,天道之下九为级数,所以贫道也只能收九名亲传弟子,不能给你一个亲传弟子的名分,希望你也不要有怨,一切都是机缘所订,除你之外贫道的另两个记名弟子清风明月,其一已经身死,其二照顾为师的生活起居。这一点你也可以试一试嘛,咱们天仙宫可不缺什么冰和艾绒,去找个锡壶去!在弄点热水回来,为师给你演示一番!”
庄经道人听黄俊明要给自己演示怎样用冰取火,早都乐得心花怒放起来,听到黄俊明指使自己去取东西,那还有什么不乐意,开心还开心不过来呢,不用黄俊明再次吩咐,直接一溜烟就找东西去了,锡壶这东西每个道士的房中都有,但这冰只有伙房才会存上那么一些,热水嘛伙房也是不缺的,所以这庄经道人一路小跑直奔伙房,跟着冰火道人交涉一番之后,取过东西又是一溜小跑跑了回来。
天仙宫的锡壶底部正好是个凹下去的球面,最是合用,黄俊明将热水倒入锡壶中,又取过一块比较薄的冰,放在石桌上,至于那写满了了笔记的纸早就让庄经道人跟宝贝似的踹在了怀里,也就没了打湿的危险。
黄俊明在庄经道人的注视下,壶中装满热水的锡壶在一块冰块上旋熨,不一会得到晶莹剔透的冰凸透镜,只是黄俊明的这凸透镜可比这现代的玻璃凸透镜大得多,用古人的话说那就是冰明莹形大而凸稍浅。至于为什么冰明莹形大而凸稍浅,黄俊明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凸透镜的聚焦能力以其口径与焦距之比的平方来表示,所以,口径大的透镜,有利于聚焦能力的提高。凸起程度浅者焦距长,焦距长则不利于聚焦。这是黄俊明考虑到冰会放出寒气,寒气下行不利于生火,所以要适当拉大焦距,以减轻寒气对焦点附近温度的影响,使取火容易成功。黄俊明可不想第一次给这新徒弟做实验就以失败而告终。
至于这冰制作的凸透镜的方法,黄俊明还是要感谢清朝的郑复光,郑复光也是根据刘安的《淮南万毕术》中的记载几经试验之后慢慢成功的。倒也便宜了黄俊明这个一知半解的人。
————————————————————————————————————————
明天改回来,改回来,改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