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媳妇的愁事(1 / 1)

加入书签

看着脸涨的通红的儿子,又加了一句:

“人啊,别把自己看得太高!”

把个赵平安说的臊眉搭脸不接茬。

王春草看的明白着呢。

如果儿子肯拉下脸去找磊磊他小姨,人家闺女肯定就留他了。

即使临时用不了那么多人,以后有机会也肯定先找他。

不管咋说都是亲戚,苏烟还能看着她唯一的姐姐过得不好,自己吃香喝辣?

这不就把她姐叫去帮忙剥蛤蜊了?

也许诺给工资的。

可惜她儿子看不明白,拉不下脸。

还想着自己是大姐夫,等着小姨子上门请呢。

你那脸面就恁金贵?

王春草想敲开她儿子的脑壳,看看里面是不是都是树根。

木不说,还弯弯绕绕没长对地方。

苏烟才不管她姐夫那些弯弯绕,她现在看着院子里堆满的蛤蜊在犯愁。

此刻,院子里一角堆了一大堆的贝壳花花绿绿的在阳光下闪耀着淡淡的光泽,煞是好看。

另一个墙角堆积了更大的一堆蛤蜊皮。

旁边背阴的墙根下,还有码的整整齐齐,被塑料布包的严严实实的蛤蜊冰块。

有蛤蜊肉的,也有蛤蜊的,之前都被清洗干净该煮该洗的处理好了。

一大堆收来的没处理的蛤蜊,堆在院子里,如同一座小山。

另外就是排满了各个空隙的那些里面铺了塑料布的大木头箱子,装着正在吐泥沙的蛤蜊。

还有那些一个个木制的,也铺着塑料布能盛二斤左右的蛤蜊冰盒。

里面盛着蛤蜊肉或者蛤蜊,隔着塑料布在淡淡的乳白色的汤里隐约可见。

等待着天然冰柜的冰封。

苏烟有信心找到新的销路,就是愁咋运输,靠她两条腿一辆自行车?

那得运到猴年马月!

累死她也干不完啊!

这还得一直是冬天,蛤蜊坏不了的前提下。

她娘刘桃花已经带着她家的四个大娘还有她姐苏兰,紧赶慢赶在煮蛤蜊剥蛤蜊。

为此还在院子里搭了个棚子,下面架了口大锅,火苗一直翻腾。

伸出去的烟筒一直冒得烟,不知道红了多少人的眼。

好在盐碱地上黄西菜多,干了就是不错的柴火,一扇刀下去一大片,苏大平一个人就能供得上。

棚子下面还放着一袋土豆十几颗大白菜,屋里还有玉米面和十几斤猪肉。

那是他们这些人的饭食。

苏烟不光请他们来干活,还管饭。

都是自家亲人,苏烟没亏待他们。

还给他们挣钱的机会,他们也没有溜奸耍滑,都在尽量多的干活。

苏烟处理白蛤蜊的方法第一次展露在人前。

刘桃花担忧,怕传出去砸了自家买卖。

为了让她放心,苏烟写了一份保证书。

和她四个大娘约定,不能把这个方法传出去。

除了她们自己,家里任何人也不能说。

否则让她查出来是谁传出去的,那人不但要赔她一万块钱,还得坐牢。

“这罪叫泄露商业机密。”

苏烟神经兮兮的话吓得她四个大娘面如土色,抖如筛糠。

她们就是个农妇,地头灶台的忙活,哪懂这些。

怕把她大娘吓坏了,苏烟也告诉她们:

“只要不说出去不就啥事都没有?还有工资拿。”

可不是嘛,不说出去不就行了?

而且知道了这个办法,她们总可以用这个办法处理干净白蛤蜊,自己家加个菜吧?

苏烟四个大娘痛快地摁了手印。

没人提苏兰没摁手印的事。

那是苏烟亲姐姐,还能害她?

苏烟也不戳穿。

她还是那句话,她也不过是为自己多争取点时间,尽量把第一桶金挣多一点。

再说,她爷弟兄五个,四个大娘平日里和她娘有个言差语错的也不算啥,大事上都拎得清。

要不她娘就生了她们姐妹俩,村里人为啥不敢欺负?

她四个大娘可不是吃素的!

之前也不是没有人因此欺负刘桃花,被她大娘们知道了。

趁着晚饭都在家,一拥而上把人家骂的狗血淋头,没了一点战斗力。

用苏烟的话就是,我自己欺负那叫家庭矛盾,别人欺负那是外部战争。

性质不一样。

自此以后,再没人敢欺负刘桃花。

发生这件事的时候苏烟还很小,她没有亲自经历过。

但是她们姐妹俩,也没人敢随便欺负,她却是亲身经历过的。

她家那些堂兄弟也不好惹。

就像她这次分家,她的几个大爷和堂兄弟们可是给了她无尽的支持。

苏烟是个念旧的孩子,更懂得感恩,所以她也一直有个打算,带着苏家一起过好日子。

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开始。

那张保证书,也不过就是个形式,苏烟根本没当真。

她是为了让她娘安心。

苏烟也知道,这件事不是她娘小气,四个大娘对她好她还防着人家。

她娘都是为了她,要是刘桃花自己的事,怕是她早就自己主动说了。

要不然她四个大娘凭啥对她娘那么好。

人,都是相互的,你来我往,才会越来越亲近。

她现在就愁蛤蜊的贩运,这要是有钱买辆小货车就好了。

可惜,现在不光是没地方买,就是钱也不够。

钱都压在收购蛤蜊上了,每次都是银货两讫,差一分都不行。

卖蛤蜊的怕她赖账,不肯赊欠。

对于苏烟的愁事,晚上睡觉的时候,林振国搂着她打了包票:

“到时候我给你借辆卡车不就完了?付点油钱就行!”

多大点事儿,还值得他媳妇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

林振国被高兴的媳妇扑倒了!

第一次享受了不一样的美妙的林振国决定了,以后一定要时刻注意媳妇的需求。

以满足媳妇的需求为己任。

那样,这样的美妙是不是就能多来几次?

林振国觉得自己真相了,第二天上班精神奕奕,让张建国都诧异地看了他好几眼。

甚至想着是不是把老领导嘱托的事加把劲,趁着林振国高兴再提提。

这次或许就答应了呢。

可惜,林振国没给他这个机会,他被公社伙房的张大姐叫走了。

“你弟弟也想买蛤蜊?”

张大姐的娘家是潍县城的。

一个弟弟张国强开了一家小饭店,主打面条饺子馄饨啥的,一直半死不活的经营着。

之前去寒山区办事,无意间在牛大壮店里吃了碗蛤蜊汤面,就有了主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