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打算(1 / 1)

加入书签

他们知道,苏烟肯和他们说这些,而不是找别人,那就是把他们当一家人才这样。

看着大爷大娘一脸惊惧,就连苏文志都不再说话。

苏烟一想,没人知道以后的经济走向,发展趋势,担心害怕在所难免。

“其实,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沿海好多地方已经开始这样搞了,咱们不是先例。”

“这还是之前我跟着张书记出门,亲眼见到的实例。”

林振国这样说,不是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拉,他是怕,自家媳妇儿这一下子甩出这么多炸弹,怕惹人怀疑。

苏烟朝着林振国了然的笑,心里热乎乎。

苏大年三口的脸色稍微好看了点,原来都是看人家干成功了啊。

他们还是不说话。

“你们也不用太紧张,这些都是我的初步打算,饭还是要一口口吃的。”

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她懂。

“贝壳工艺品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了,咱们接下来就是整合。”

“招一批心灵手巧的人聚到一起,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制作,按件计工资。”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加精美的工艺品。

“还有就是拓展销路。”

苏烟看着苏文志:“文志,你能干吗?”

“我?拓、拓展销路?”

“对啊,只要嘴脑子活,嘴甜脸皮厚,肯定行。”

“烟儿姐,你这是夸我还是骂我?”

苏文志有点脸红。

“这当然是夸你啊,再说你以为现在的销路怎么来的?”

苏烟忍不住要翻白眼。

她就是这样操作下来的。

“那、那我试试?”

苏文志试探的说。

“这样,贷款啥的我来办,所有风险我来承担,到时候你们只要帮我看着点就行。”

侄女(堂姐)都这样说了,他们还有什么好迟疑的,纷纷答应。

走出苏大平家,林振国有点担忧:

“媳妇儿,你这步子迈的,是不是有点大?”

“我就是怕你身体受不了,这么操劳。”

看了看苏烟的肚子。

苏烟也摸了摸肚子:

“你也知道以后的发展趋势,这些都是早晚的事,我不过是提前把事情干起来罢了。再说,”

苏烟看着林振国,一脸算计:

“不是还有你嘛!”

两个人相视而笑。

“而且,咱们又不是一下子就搞个集团公司,只是小打小闹的加工厂,风险相比较而言,还算能承受。”

“不过,还得你出马,咱们那个院子占地不小,你看我们能不能买下来,还有院外那一大片空地。”

“租赁也行,不过得是长久的。”

“我想先建个冷库,这是现在急需的。”

“临时贝壳工艺品加工和海产品加工就比邻而居。”

“现在贝壳工艺品已经能够创造利润,只要加大销路就好,我也没想着扩大多大规模。”

“这样可以给我的其他想法增加本钱。”

“哦,还得去谈贷款……”

“我想找王志万和王福牛帮我挖塘养鱼虾……”

“接下来我会好忙……”

苏烟高兴的和林振国抱怨,带着点点撒娇。

“你不是说了,还有我吗?”

“对啊,你上……也开过厂子的,能给我什么好建议啊?”

“媳妇儿,我光顾着看你,没注意那些……”

“不过你干什么都是对的,我都高举双手支持你!”

“唉,你说你啊,净看了些没用的。”

“媳妇儿,我错了~我媳妇儿最能干,肯定什么都能干好!”

林振国赶紧认错,又马上拍马屁,还赶紧转移了话题:

“你是不是还有别的其他打算?”

“对啊,这你也能看出来?”

“媳妇儿最重要啊是不是,我的眼里只有你……”

“在外面呢,肉麻兮兮,让人听见了笑话!”

“我不怕笑话!你快说说你的其他打算,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

“我还想开个饲料厂,建个猪牛羊养殖场。”

“唔,还得种个果园,里面养鸡鸭鹅。”

“等着人们手里有钱了,再加个农家乐也不错……”

“哎,你说咱们这里靠海,风景也不错,开发个度假沙滩怎么样?”

“这个扯的有点远了,以后再说……”

两个人一路有说不完的话题。

从苏大平家说到了苏大年家,又开车回了码头镇。

直到找到刘镇长。

“小林回来啦!”

独霸了办公室的刘镇长意气风发。

“看看我这嘴,以后怕不能称呼你小林了,得称呼领导了吧?”

“刘书记,您这就见外了!”

张建国已经回归原单位,临走前跟上级领导打了报告,极力推荐了刘镇长。

所以,刘镇长现在已经是码头镇书记,任职通知书已经下发。

苏烟笑:“恭喜您啦刘书记,实至名归啊!”

“哪里哪里!”

刘书记笑得满脸褶子,抑制不住的喜悦。

“老张临走前跟我谈了一次,其实之前我对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推测,他的话不过是给了我确定。”

“你们也真是不容易啊!”

“老张临走还拜托我多多照看你,对你的事情惋惜不已啊。”

刘书记唏嘘。

张建国只是把能说的说了一部分,就这一部分,就把他吓得冷汗淋漓。

后怕呀。

自己那些小动作,早就被人家识破了,人家只是为了给他留个脸面,没有戳穿罢了。

当然,这些有损脸面,难登大雅之堂的事情,刘书记是不会跟别人说的。

“你们今天来是?”

林振国看着苏烟,苏烟把想法说了,然后看着一脸沉吟的刘书记。

“这么大的事,我刚上任,也不能一个人就做主,需要开会商讨一下。”

“不过,从去年年底,领导们好像去特区鹏城参观考察了,现在每次开会都在强调改革开放,搞活经济。”

“你这是对咱们码头镇经济发展的推动,公社肯定要大力支持!”

“我觉得问题不大!”

“不过,也要听听大家的意见。”

老油条!

苏烟心里了然,知道这些领导们最擅长的就是不把话说满。

说话做事都要留一线。

“对了,还有点事想找刘书记帮忙。”

打蛇随棍上,说的就是苏烟。

既然领导们都在喊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自己把厂子开起来,创造出利润,那也是这些领导的政绩不是。

双赢的事嘛。

苏烟说的是贷款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