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削王?!(1 / 1)
第325章 削王?!淑妃墨衣也跟着皇帝一起到了两仪殿,倒是出乎了吴月琳的意料之外。
第一眼见到时,她的脸颊刷的一下就红了,还以为皇帝有兴趣来一次三人同床。
墨衣将她拉到一边,二女嘻嘻哈哈的说了一顿悄悄话,吴月琳这才心中释然,只是感觉更加的尴尬了。
三人一起共进了午餐,墨衣就摆驾去了甘露殿。
虽然现在没有立皇后,可是吴月琳的地位还是略高于墨衣的。
所居住的宫殿也离太极殿比较近一些。
让李世民很庆幸的是,墨衣和吴月琳之间的关系十分的融洽,从西川时起二人就亲如姐妹。
后宫里没有过多的争斗与勾心斗角,这让他感觉很舒心。
只不过,皇宫内从来就不缺少明争暗斗。
现在情况还算好,以后子嗣多了,还会如此平静么?入夜时分,李世民拥着吴月琳睡上了龙床。
二人正要温存一番,突然听到殿外传来俱文珍的声音:“陛下……”李世民心中不悦眉头皱起,暗自道:这个俱文珍,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识趣了?朕正要和爱妃入寝……难道有重要的事情?李世民扯下了床头的闱帘对外面唤道:“进来说话。”
俱文珍轻轻的推开了门,轻手轻脚的碎着步子走了进来,跪倒在御床前说道:“陛下……刚刚中书令李勉派长子进宫报信,说李勉病重,危在旦夕。”
“什么?”李世民嚯然一下坐起,一把甩开了盖在他和吴月琳身上的薄丝被,急急的就下了床来。
吴月琳浑身**的一下暴露出来,还吓得惊吓了一声。
“更衣。
朕要马上去李勉府上。”
俱文珍带着另外两个近侍宦官,飞快的取来了衣冠替李世民换上。
很快整理好衣装后,李世民抱歉的回看了吴月琳一眼,大步走出了宫殿之外。
吴月琳幽幽的卧倒在**,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扯上被子,独自一个人睡去了。
出了两仪殿,皇帝车辇才徐徐地从侧门驶来。
李世民心如火焚等不及车驾完备,对俱文珍说道:“将朕的青骓马牵来。
朕要骑马飞奔。
车驾准备繁琐行动迟缓,朕担心见不着玄卿公最后一面了。”
“是!”俱文珍急忙差人牵来了马,李世民飞身跃上马背,大喝一声驾。
匹马单骑朝朱雀门奔去。
他身边的侍卫们都有些始料不及慢了半拍,唯有独孤凡一人骑马跟了上来。
肃穆而寂静的皇城之内,李世民和独孤凡二骑的铁蹄踩得青石板笃笃作响。
巡哨的士兵们又惊又怒,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狂徒敢半夜在皇城里策马狂奔。
李世民唯恐耽误了时间,一路厉喝:“给朕让路、开门!朕要出城!”听到这个熟悉而又威严地声音。
负责皇城禁卫的飞龙骑将士们再不敢耽搁片刻。
一路奔来,皇城之中关门次第大开,御林军将士沿街拜倒。
转瞬间,李世民已经出了皇城,飞奔到了光德坊李勉的宅院前。
门前只有一个老汉在看守。
并不认得皇帝。
他看到二骑飞奔上前,正欲上前询间,李世民却已经大步的从他身边走过。
径直入了院中。
老汉拦住独孤凡,抬眼一看,是一个脸上戴着金色面具的铁面将军,心中一骇,又闪到了一边。
独孤凡快步跟上皇帝,一起进了院中。
院落里,已经有近百人跪在正堂前,没有一人吭声。
这些人。
大概就是李勉地亲属、门生与故吏。
李世民飞快的从这里人中间走过,径直走进了正堂。
拜倒在地的这群人只感觉耳旁一阵风过,抬眼看时,只见一道黄色的人影闪过。
心中各自惊骇道:黄袍?皇帝来了?!“玄卿公!”李世民进了正堂就高声呼唤。
他看到这里都已经在准备灵堂孝座了,心中又急又忧。
话音刚落。
一旁的侧室里闪出一人,见了李世民迎头就跪。
李世民看他神色戚然。
心想大概李勉就在这间房内,此人也就是李勉地子侄之一。
询问一句,果然如此。
于是径直进了那间房中。
房内点起了几根粗长的蜡烛,一些近亲子侄跪倒在李勉的榻前。
皇帝进来以后,这些人又要转头对他跪礼,李世民叫全免了,快步走到了李勉榻前,坐了下来。
李勉地脸已经有些青灰,嘴唇紧闭,眼睛也是闭合的。
唯独还有一丝气息在幽游。
看来,的确是要油尽灯枯离开人世了。
李世民握住他的手,凑到他耳边唤道:“玄卿公、率卿公,学生李漠来看你了。”
刚刚还恍如死人的李勉,突然一下就睁开了眼睛,将李世民的手也握得紧的。
在座的人都知道,这是他最后地回光返照。
已经有些一女眷,忍不住哭出声来。
李勉用他浑黄的眼睛怔怔的看了皇帝一眼,吃力的抬起另外一只手,对自己的家人摆了一下。
然后十分吃力地说道:“你们,都退下。
我有话,要和皇帝单独讲。”
李勉的家人们,都依依不舍地退出了房门。
房间里,唯留下李世民和李勉二人。
“玄卿公……可有话,要对学生叮嘱?”这个时候,李世民也不用说什么安慰话了。
李勉的喉部吃力的滑动了一下,嘴唇也轻轻的发抖,然后低沉而又沙哑的说道:“陛下……老臣,天不假年,不能伺奉陛下了。
唯有来世,再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眉头深锁,缓缓的点了点头。
“陛下……老臣听闻,朝廷正要整顿吏治。”
李勉很吃力,眼睛都快要闭上了,声音模糊的说道,“老臣以为,要想裁汰官员整治官场,必先……”“必先……”李勉的声音越来越低,李世民将耳朵帖到了他的嘴边。
都难以听清。
终于,李勉将那两个字吐了出来:“削王!”李世民心中一动:若要治吏,必先削王!李勉说完这两个字,仿佛是已经用完了浑身的力气,休息了许久。
若不是李世民感觉他还有一丝气息在鼻间,恐怕都要以为他是死人了。
许久后,李勉最后一次睁开了眼睛。
怔怔的看着皇帝,说道:“陛下,老臣有一件事情,始终百思不得其解。
临终之时,老臣想要弄清楚这件事情。
不知道陛下……能不能如实相告?”李世民点了点头:“玄卿公就请问吧。
学生一定知无不言。”
李勉露出一丝欣慰的表情,说道:“老臣想不通的是……奉天之后,陛下何以脱胎换骨,与之前地舒王谊,判若两人?”李世民微微一怔。
随即露出了笑容。
他凑到李勉的耳边,轻轻的说了两句话。
李勉听完,突然一睛睁大了眼睛瞪向李世民。
惶然的张大了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世民面带微笑的看着他:“这是真的,李勉。”
李勉的呼吸突然加剧,胸膛也开始起伏,嘴唇颤抖地喊出了一个字:“太!……”然后,表情就永远定格了。
那一双昏黄的眼睛,也死死的盯着李世民,看似永远也不愿意闭上。
李世民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伸出手来拂上他的眼睑,轻言道:“瞑目吧,李勉。
我李世民地龙子龙孙中,难得有你这样让我满意的人物了。”
再看李勉时,只见他双眼已经闭上。
脸上的表情就如同是熟睡了,没有一丝的痛苦。
反而还像是带着一丝微笑。
李世民从榻上站起身来。
走到门口看着跪在门外的那些李勉地子孙们,说道:“玄卿公,去了。
举哀吧。”
满屋子人,顿时哭成了一片,哀乐与鞭炮也顿时响起。
李世民从正堂走了出来,步履有些沉重。
李勉的那些亲戚门生们惶然的跪成了一片不敢起身,李世民也忘了跟他们说声平身。
直到出了李家院子,李世民才回过一点神来。
他回头看着一片哀痛之中地李家院墙,摇了摇头轻叹了一口气,喃喃道:“失去了一个很可贵的人。”
“走吧,独孤凡。
我们回宫。”
李世民骑上了马,扬鞭朝皇宫而去。
回到皇城里,李世民再也无法成眠,也不好带着这种心情去和吴月琳相会。
于是索性到了武德殿御书房里,掌灯夜读,批阅一些奏折。
独孤凡一直静静的跟在他身边,一言不发。
作为皇帝最亲近的心腹侍卫,独孤凡的沉默让所有人都看不懂他。
只不过大家不问也清楚,皇帝身边紧紧跟随的那个铁面将军,是一名绝世高手。
李世民看了一阵奏折,始终是有些心中沉重和烦闷。
身边又没有别人,于是就将独孤凡唤到了身前。
“独孤凡,你身上的寒毒都排清了么?”索性无事,李世民只是想找一个人聊聊天。
“清了。”
在没有旁人的时候,独孤凡对待李世民地态度,仍然和以前一样不温不火。
在他的眼中,没有皇帝与平民之分。
“那你……”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轻笑说道,“可行人道了么?”李世民问得隐晦,意思无非是:你的男性功能恢复了没有。
独孤凡有点恼怒,冷哼一声,不知道怎么回答。
呆了半晌,说道:“皇宫里,有着外面没有的药材与补品,和最好的医师。
妹妹,对我很照顾。”
李世民一笑:“这么说,你也可以娶门亲事了?”独孤凡漠然地道:“没兴趣。”
“那怎么行。”
李世民说道,“现在,你也算是国戚了。
堂堂的国戚,怎么能孤身一人?而且,你们独孤家也不能就此绝后。
过段时间,朕给你安排几个姑娘让你挑选。
若有看得上眼地,你就成个家吧。
也好让墨衣安个心。”
“我说了,没兴趣。”
独孤凡说完,又有点无奈的摇头,妥协一般的说道,“别逼我。
给我一点时间。”
“好吧。”
李世民眼神炯炯的看着独孤凡,缓缓点了点头。
他看得出,独孤凡仿佛是有了一点心事。
天亮之后,李勉逝世的消息已经四下传遍了。
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宣布,追封李勉为司徒,吴国公。
朝堂为之举哀,废朝三日。
然后,李世民身着皇帝隆装,带着文武百官,一起到李勉府上吊唁。
翰林院的大学士们,也为李勉写了几份祭文,称颂并怀念这一位当朝泰斗玄卿公。
李勉的葬礼热热闹闹的进行着,李世民毕竟是皇帝,不可能长时间守在那里。
于是露了一下面以后,就派俱文珍带着一批宦官宫女们,主持张罗李勉的葬事去了。
自己却是回到了皇城之中的武德殿里。
他想一个人静一静。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李勉临终是对他说的那句话,始终缠绕在他的心头——若要治吏,必先削王。
除了将死的李勉,估计也没有人敢于向他提出这一条进谏。
这也可以算是,李勉的唯一政治遗嘱。
其实李世民也很早就想到过这一点。
现在,大唐的王,还真是不值钱了,遍地都是。
如果仅仅是一个称号也就罢了。
但是,只要是封了王,那就得要让他们享受王爵的待遇。
不仅要赐予地产田亩,准养私兵奴仆。
朝廷不仅收了不他们的税,还要拨钱去养他们。
而且现在,除了李家的王亲国戚们,外姓封郡王的也不少见了。
比喻说李晟、马燧、李怀光和浑,四人都是郡王。
简单的估算一下,养一个郡王,至少比养三千大军还难。
而且,这其中还有诸多的隐患。
削王,势在必行。
不过李世民更加清楚,削王所面临的困难是极其巨大的。
所以,就连李勉也只敢在临死之前,提出这一条意见。
残唐重生李世民跳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