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冤家路必窄 宫奴心也深(1 / 1)
这日早间,皇后刚刚吃完早饭,碧云便进来道:“皇后娘娘,听慈宁宫的太监说,这些天尚药局每日都送药去慈宁宫,也不知道干什么用。”
皇后道:“不过是太后染了风寒而已,不用大惊小怪的。”
碧云道:“奴婢也是这么想的,可就算是风寒,也不能总不见好吧?而且听太监说,魏清荷也会隔三差五的前往慈宁宫,要真是风寒,哪能这样大费周章呢?您看着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蹊跷?”
皇后想了想,笑道:“莫不是那个老狐狸要归西了吧?”
碧云道:“奴婢看着不像。这几日咱们去慈宁宫请安,也没有见到太后有什么异样啊。”
皇后点了点头,说道:“也是,倒也没有觉得不对劲。”
碧云道:“那咱们该怎么办?皇后娘娘。要不把魏清荷找来问问?”
皇后道:“不成,找魏清荷等于打草惊蛇,若是魏清荷与太后说本宫找他,太后必定会疑心。不如你替本宫走一趟吧?”
碧云道:“皇后娘娘请吩咐。”
皇后道:“既然尚药局每日晌午前后送药,那必定会有药渣,你去御药房拿一点过来,本宫就可断定了。”
碧云道:“是。”
快到晌午时,碧云来到了尚药局,一进门便觉药香扑鼻,让人精神一振。尚药局的宫女见是碧云来了,忙迎上来道:“姐姐怎么有空来我们这里?”
碧云笑道:“皇后娘娘晚间有些咳嗽,便让我拿些秋梨膏来。”
宫女道:“让我们送去就是了,何须姐姐亲自前来?”
碧云道:“刚好路过而已。”
“姐姐稍等,我这就去给你拿。”那宫女说完便去了。这时只见慈宁宫的宫女小玲走了进来问道:“太后的药可煎好了?”
就听一个宫女道:“已经好了。姐姐来拿就是。”
小玲于是走了过去。只见一名宫女拿起砂锅,并在砂锅下面放了青瓷碗,然后又在瓷碗上方架起一个滤网,那药汤便徐徐的倒入了碗中。小玲看瓷碗将满,于是便将其放到托盘之中,转身走了。而那砂锅仍旧放在原处待凉。
碧云看准众人不在意时,急忙走过去掀开锅盖儿,用手帕垫着抓了一把药渣,包了几层揣入怀中,转身就走。这时那名去拿秋梨膏的宫女正好回来,叫道:“碧云姐姐,你的秋梨膏。”
碧云这才想起还未拿秋梨膏,于是转身接过道:“有劳。”说完便回了坤宁宫。
待到宫内,碧云将手帕展开,放到皇后面前,皇后仔细看了又看,说道:“这药不像是给太后用的啊。”
碧云道:“何以见得?”
皇后道:“若只是风寒,不过就用麻黄,桂枝即可。若是进补,也不过是人参罢了。可这药渣里竟是鹿茸,地黄之类,太后一个老人,哪里经得起这些?”
碧云道:“皇后娘娘的意思是?”
皇后道:“本宫觉得这药定是皇上用的。”
碧云道:“皇上?皇上吃这些做什么?”
皇后道:“还能做什么?不过就是锁阳固精罢了。太后这个老狐狸,这等事也要瞒本宫,简直就是不把本宫放在眼里!她一心想要裕妃怀有子嗣,然后再把本宫赶下皇后的宝座。难道她忘了,要不是我父亲当初支持他们母子,他们哪有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家父一去,他们便过河拆桥吗?本宫一定不会让你们得逞。”
想到这里,皇后便起身快步前往慈宁宫,想去揭穿太后的计谋,谁知在凤彩门和清风撞了个满怀,正在气头上的皇后正无处发泄,便将这心中的怨恨一并给了清风,依旧径直往慈宁宫去了。
清风跪在原地,只觉半边脸上火辣辣的疼痛,不觉泪如雨下。哭了一会儿,仍旧站起身来,端着锦盒往画院去了。
何奇听说永寿宫有人来找,于是赶忙走出画院,来到清风近前,何奇道:“不知婉妃娘娘派你来有何见教?”
清风也不抬头,只将锦盒往何奇怀里一送,说道:“娘娘说多谢何侍诏为她作画,如今娘娘蒙受圣恩,并没有忘记何侍诏,所以叫我来送一份薄礼与何侍诏。”
何奇本来被皇后训斥之后心中一直觉得烦闷,但婉妃此举却让他舒服了许多,觉得自己的付出也算是有所回报,于是接过锦盒,和颜悦色的说道:“婉妃娘娘太客气了,微臣不过是举手之劳,以娘娘的姿色,蒙受圣恩是迟早的事情,就算没有微臣的画像,迟早也会被皇上怜爱的。”
清风道:“恩,何侍诏还有事情要忙,清风不便打扰,就此告辞。”说完转身就走。
就在清风转头之际,何奇看到清风的脸颊又红又肿,于是拦住道:“你这脸是怎么回事?”
清风见何奇问她,心中的委屈便又涌上心头,瞬间泪流满面道:“什么怎么回事?我们这些做奴婢的,主子一不开心,还不是说打就打,说骂就骂,连猫狗都不如呢。”
何奇大惊道:“我看婉妃娘娘不像是这种人啊。”
清风道:“我几时说过是我家娘娘了,是......”清风刚要说出口,忙又咽了回去。
何奇心中顿时明白,定是皇后娘娘嫉妒心起,拿了清风撒气。何奇看清风年纪不过十五六岁,此时已经是泪流满面,无限委屈,于是心生怜悯,说道:“你也不要委屈了,在这宫中,哪一个不是要忍受呢?我送你一件东西,你就高兴了。”
清风哭哭啼啼的说道:“什么东西?珍珠宝石我不稀罕。”
何奇道:“我哪里就这么俗了?随我来。”说完便回身往东走去。清风于是跟在后面,二人来到画院旁边何奇的住房之外。为了避嫌,何奇道:“你在门外等候,我去去就来。”说完进了屋内,不一会拿了一个画卷走了出来。
何奇将画卷递给清风道:“回去挂在屋中,定会有惊喜。”
清风叹气道:“我当是什么?原来还是何侍诏的老本行啊。”
何奇笑道:“照我所说就是了。”
清风道:“那我就谢过何侍诏了,如有惊喜,清风定会当面言谢。”说完便转身去了。
清风手握画卷,一直往西而去,穿过景运门,只见前方有两个人走了过来,定睛一看,却是皇后,身后跟着碧云。原来皇后打了清风之后,心中怒火已经去了大半,待到进了慈宁宫,皇后又有些犹豫,她心想:“自己一向小心翼翼,在太后面前不曾留下把柄,在皇上面前也一向是贤淑端庄,如果这次意气用事,老狐狸日后定会有所防备,不如装作一无所知,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策。”想到这儿,皇后倒有心想要回坤宁宫了。但是太监已经通禀,所以皇后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进到宫中,只见太后的坐在椅子上,辉宗在一旁边陪着太后说话,旁边的木几上放着青瓷碗,但里面却已经空空如也。皇后上前躬身道:“臣妾听闻太后风寒未愈,特来请安,太后可好些了?”
太后一向机敏,于是道:“是谁说我风寒未愈啊?”
皇后听了这话,一时语塞,碧云忙接道:“今日奴婢去尚药局的时候,看到小玲为太后取药,所以奴婢以为太后风寒未愈,便告知了皇后娘娘。”
太后笑道:“难得皇后一片孝心,哀家已无大碍了。”
辉宗道:“皇后果然贤惠,一听说母后身体欠佳,就赶紧过来了。”
太后道:“是想看哀家会不会死吧?哀家不明白了,你们去尚药局干什么呢?是想看看哀家吃的什么药吗?是想看看哀家是不是已经到了用药保命的境地呢?”
皇后忙道:“太后这话臣妾哪里当得起?”
辉宗也赶紧说道:“母后哪里话?皇后是一片好心。”
太后道:“哀家明白,哀家才是坏心。但是哀家告诉你们,除非看到我孙子,否则哀家绝对死不了。想让哀家死的,就赶紧怀上龙种。”
辉宗见太后这样,便赶紧给皇后使眼色,皇后会意,便找了个理由先行告退了。出了慈宁宫,皇后眼泪便流了下来。碧云道:“皇后娘娘保重身体啊。”
皇后道:“怀不上龙种,又不是本宫的错,为什么要指责本宫,而不去说她的儿子?”
碧云道:“太后一向偏心,皇后娘娘又不是不知道。”
皇后也不说话,一边拭泪一边往回走去。谁知到刚进了隆宗门,便看到从对面过来的清风,皇后马上止住了泪水,恢复了平常的威严,站在原地看着清风。清风见对面是皇后,于是赶紧快步走过来躬身道:“奴婢叩见皇后娘娘。”
皇后见其脸颊红肿未消,说道:“心里是不是咒本宫早些死啊?”
清风忙道:“奴婢不敢。奴婢冲撞了皇后,理应受罚。”
皇后冷笑道:“知道就好。告诉你家主子,就算我死了,也轮不到她当皇后。后宫这么多人都在伺机而动,婉妃不过是先行一步,来日方长,你们都给本宫仔细了。”
清风道:“奴婢明白。”
皇后见清风手里拿着画卷,于是道:“怎么?又要故伎重演吗?又是那贱人的画像?何人所画?”
清风道:“是何侍诏给奴婢的,奴婢还没有打开,不知道画的什么。”
皇后道:“这话本宫倒是相信,除非皇上经过你身边,否则这画再怎么样也不会自己打开的。”
清风只是低头,不敢答话。
皇后道:“哑巴了不成,把画打开,本宫看看。”
“是。”清风答应着,将画展开。
皇后与碧云探头观看,只见画上画着一个牡丹花而已,再无其他了。
皇后笑道:“看来何侍诏也有黔驴技穷的时候,这种破画也敢人前卖弄。”说完转身便往坤宁宫去了。
清风见皇后走远,于是返回永寿宫。进到屋里后,婉妃迎上来笑道:“何侍诏可喜欢吗?”还没说完,就见清风脸颊肿的老高,唬的婉妃叫道:“你这脸是怎么了?谁打的?”
清风道:“不曾有人打,自己碰的。”
“胡说”婉妃道,“明明有五个指印在脸上,还敢骗我。难道是何奇?”
清风摆手道:“怎么会是他呢。”
婉妃想了又想,恍然大悟道:“是皇后?”
此言一出,清风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婉妃急道:“到底怎么回事?你不要只是哭,告诉本宫啊。”
清风于是哽咽着将今日在凤彩门与皇后撞到的事情说了一遍,但回来时皇后说的那些话清风却只字未提。不过这已经让婉妃大为震惊,硬要拉着清风去太后与皇上面前评理。清风甩开手道:“我们做奴婢的,被主子打骂都是在所难免,娘娘若是找太后评理,岂不是和皇后就此结下仇怨吗?”
婉妃道:“那皇后也太目中无人了,皇上不过是和本宫亲近些,她就这般无理,若是不把事情讲清楚,以后更要欺压人的。”
清风劝道:“娘娘心疼我,清风心里明白,但是娘娘听我一句,这事就此罢了吧。”
婉妃道:“那你岂不是叫她白打了?”
清风道:“不白打。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娘娘现今刚刚受宠,毕竟根基不稳,倘若事情闹大,一来她毕竟是皇后,母仪天下,就算是皇上与太后也要让他三分。二来为这等小事兴师动众,皇上与太后必定会觉得娘娘您心胸狭窄。皇后之所以没有子嗣而仍可以执掌后宫,就是因为她顾全大局,有母仪天下的威严,这点娘娘一定要和她学习才好。”
婉妃看着清风,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小姑娘会有如此见识,于是问道:“那你说本宫应该如何?”
清风道:“蓄势待发!皇上已经开始宠信于您,太后也对您处处关照,这就说明您有了靠山,只不过还不稳健。娘娘要做的,就是要处处小心,博得皇上与太后的好感。太后不喜欢皇后,后宫尽人皆知,就算娘娘您不可能比过裕
妃,也要比过皇后才成。只要您怀上皇上的子嗣,母凭子贵,便可以青云直上,在后宫确立自己的一席之地。到时候要整治皇后,岂不是易如反掌?那奴婢挨的这个打也不算白费了。”
婉妃点头道:“不错。但若是皇后也怀有子嗣,那该如何是好?”
清风笑道:“若是真能怀上,早就该怀了,为何这时也未见动静呢?”
婉妃笑道:“好啊,若不是你,本宫还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呢。你帮本宫将皇上引来,又替本宫挨了皇后的巴掌,本宫真不知道如何谢你呢。”
清风道:“清风无有亲人,能与娘娘为伴,始终是缘分。”
婉妃拉住清风的手说道:“你放心,本宫以后飞黄腾达了,一定不会亏待于你。”
清风道:“谢娘娘。对了,何侍诏送了奴婢一幅画,说有惊喜,娘娘要不要看看。”
“好啊,”婉妃于是拿过画轴展开,笑道,“不过是一幅未开花的牡丹,没什么稀奇。”
清风急忙上前看了一眼,笑道:“果然有惊喜。”
婉妃道:“喜从何来?”
清风道:“我刚才展开看时,这牡丹花明明是盛开的,怎么这会子闭合了呢?”
婉妃道:“此话当真?”
清风道:“奴婢不敢说谎,刚才分明是闭合的牡丹啊!”
婉妃笑道:“那真是件稀罕事了!若真是如此,不如将画送给太后,太后最喜欢牡丹花的。”
话音刚落,就听屋外一个声音道:“有心,有心。哀家确实喜欢牡丹花。”
婉妃与清风回头一看,原来是裕妃扶着太后走了进来。婉妃赶忙躬身道:“臣妾叩见太后。”
太后道:“平身吧。”
婉妃于是抬起头来,面带笑容的看着太后,只见太后身着凤衣,衣服上点缀着珍珠,腰系金带,金带上镶嵌着翡翠,头梳玉兰花苞式,上面除了凤钗玉簪,还插满了小朵金菊。而裕妃的发髻上也是插上了各色**。宫女小玲则站在两人身后,手捧一个银盘,里面摆满了各式秋菊。
太后笑道:“刚才裕妃去了御花园,见满园**甚美,所以摘了两盘与哀家佩戴。裕妃说婉妃形容娇小,正适合佩戴**,所以哀家特地留了一盘,赏赐给你吧。”
婉妃忙道:“谢太后。”
裕妃笑着说道:“我替妹妹戴上。”说完捡了些颜色亮丽的,小心翼翼的帮婉妃插在发髻上。太后找了地方坐了,看着裕妃与婉妃,说道:“哀家年轻的时候和姐妹们也是这样,一到春天,戴的满头都是,招的蜜蜂蝴蝶追着我跑,后来越老越跑不动了,花也越戴越少了。”
婉妃笑道:“太后现在就气质非凡,年轻时一定是个大美人。”
太后笑道:“年轻人,怎么样都好看。”
裕妃将花插好后,扶着婉妃面冲太后道:“您看好看不好看?”
太后笑道:“果然是个美人,怪不得皇上喜欢呢。”
婉妃道:“承蒙皇上错爱,臣妾荣幸之至。”
太后点了点头,看了看盘中剩下的**,说道:“给皇后也送去吧,免得说我偏心。”
“是。”小玲答应着,往坤宁宫去了。
太后笑道:“哀家刚才恍惚听说有东西送我吗?”
婉妃忙道:“是有,是有。清风,把画拿过来。”
“可是这画......”清风有些为难。
婉妃道:“拿来就是了。”
“是。”清风答应着,将画展开在太后面前。
太后看了看,说道:“我喜欢牡丹花不假,可这就一朵,而且未曾盛开,哀家就不中意了。”
婉妃道:“臣妾知道如何让这花盛开。”
太后笑道:“若开了,哀家有赏的。”
婉妃笑道:“太后请随我来。”说完拿起画轴往外就走。太后不知所以,也便跟了出来,来到院子当中,婉妃将画再次展开道:“太后请看。”
太后上前一瞧,那朵牡丹果然已经盛开,花瓣红艳,还有香气。太后笑道:“这是戏法不成?”
婉妃道:“此画乃是术画??,若在阴暗处展开,牡丹花含苞待放,如是在光亮处展开,牡丹花芳香吐蕊。太后的慈宁宫光线充足,倘若挂在宫中,就会白天盛开,夜晚闭合了。再加上这颜料中含有暹罗国进贡的香料,所以气味芬芳。”
太后笑道:“果然神奇,这画是如何得来呢?”
婉妃道:“这画是何侍诏所赠。”
“何奇?”裕妃玩笑道,“我这师傅偏心,这等好画也不先给我。”
太后笑道:“你这丫头,天下好事占尽才肯罢休吧?这画哀家收下了,想要什么赏赐,说吧。”
婉妃道:“臣妾不求赏赐,不过是借花献佛罢了。”
太后道:“哀家赏罚分明,你不说就是为难哀家了。”
婉妃笑道:“既是这样,臣妾有个不情之情。”
太后道:“说吧。”
婉妃道:“臣妾听说裕妃娘娘擅长*琴,臣妾想让姐姐教习我弹琴,不知可不可以?”
裕妃刚要张口,太后道:“裕妃一个孩子,哪能教习你呢?”
婉妃道:“臣妾听说姐姐的琴声可让珠蚌以为自己身处大海,可见功夫了得啊。”
太后道:“恩,既然哀家答应你了,就不会食言的,何时去学,你们姐妹商量吧。”
婉妃和裕妃躬身道:“是。”
太后又待了一会儿,便扶着裕妃回了慈宁宫。太后走后,清风笑道:“娘娘这招了得,与裕妃学琴,既可以亲近太后,又可以亲近皇上,又显得和裕妃情同姐妹,真是一举多得啊。”
婉妃道:“本宫想要对付皇后,决不可孤身奋战,与裕妃为伍,是上上之策也。”
??术画:方术之画。利用特殊颜料所绘,在不同的光线温度下显示出不同的状态。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