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宫(1 / 1)

加入书签

长恨宫

人很容易依据一个人的外表来评判他人。忠盛因为其容貌以及他的地方武士出身,使得院中公卿们轻视了他的智力。而上皇则持相反的看法,他认为忠盛既懂得武士的本分,又具有文雅的内涵,其知性是完全不能用外在的容貌来进行判断的。

在这之前还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忠盛受院中派遣前往备后国,自备后归洛后,在聊了四方各地的旅途见闻之后,上皇忽然问道:“朕听说乘船可至明石之浦,不知明石是何样的地方?”

若是一般人,一定会不假思索地据实回答,叙述当地风土人情如何如何,忠盛却是当场咏了一首短歌呈给上皇:

夜风推残月,

晓来伫看明石浦,

波头绽浪花。

据说当时的歌人俊赖、基俊、显辅等人都激赏这首短歌,认为此歌不仅具有汉诗遗韵,并且意境深远,引人遐想无限。后来,敕撰和歌集《金叶集》也将这首短歌收入其中,可见上皇对其也是极为赏识的。

因为有着这样的记忆,所以上皇从没将忠盛仅仅看作是一介武夫,即使在知悉了他与一宫的乳母之间的关系之后,对于忠盛的信赖也依旧丝毫未改。

然而这次——

在这段恋情被公开化之后的大约两个月,上皇将忠盛召至身边问道:“在夫妻爱情方面,你也是个不幸的男人哪,单身一人生活,总会有些不便和孤寂冷清吧,听说一宫殿下身边名唤有子的乳母有意嫁与你,恰好一宫殿下也差不多可以离乳了。你就娶了她做妻子,你觉得怎么样啊?”

上皇脸上露着微笑,并没有触及其他的事情。

忠盛心里“咯噔”被重重击了一记,一瞬间语塞了,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回答才好。上皇所说的“在夫妻爱情方面,你也是个不幸的男人”这句话在他耳畔回响了许久,忠盛从“你也是”这几个字中仿佛读到了上皇满含血泪的肺腑之语,“你也是”显然是包含了上皇自身在内的一种说法。

可是,语意中暗含“我这样,你也是这样”之意的上皇究竟想告诉他什么呢?

忠盛心里自然明白。但他一想到这里,便忍不住溢出了两行热泪。

当上皇还作为鸟羽天皇在位的时候,中宫正妃是藤原璋子,也即是现在的待贤门院。一如所知的,璋子是白河法皇的养女,后来在养父的安排下,璋子被鸟羽天皇立为皇后。

当时的鸟羽天皇年方十五。璋子比他大两岁,十七岁。

不用说,貌如天仙的璋子背后,是一举打破长期以来的摄关政治、独断独行树立了崭新的院政制度的白河法皇在给她撑腰,而年轻的天皇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仅仅是如此的话,还不至于完全决裂。

白河法皇对于璋子的宠爱,早已超出了一般养父女的界限,即使是在被立为中宫当上皇后之后,璋子依旧时常自由进出法皇的寝宫。根据《古事谈》记载,璋子留宿累日,与白河法皇并榻而卧,并接受近臣的各类奏报。

尤为出格的,是皇子一降生便立即被册立为皇太子,而仅仅四年之后,法皇完全剥夺了鸟羽天皇的意志,硬逼其退位,让皇位于皇太子,这个乳臭未干的天皇就是如今的崇德天皇。

尽管如此,白河法皇在世的时候,鸟羽上皇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满和懊恼,与待贤门院夫妻之间倒也相敬如宾,和和睦睦地过来了。但是大治四年法皇御崩之后情形就即刻大变,国中万事不分巨细全部集中由院中裁断,而将崇德天皇视若摆设,竭尽刁难,百般仇视,甚至公然对左右近臣表示:那不是吾子,只是吾祖父的孩子罢了;至于待贤门院,如今上皇的御辇是从来不往顾的。

如此未免也太冷酷、太残忍了吧?——想必上皇自身也在时时反省,时时自问自责。但每每这种时候,上皇心里就会有另一个声音说道:“想想朕当年是何样的遭遇呀,青春就像一株正在发芽的幼树,空怀大志却一无所成,白河与璋子给予朕的却是那样不忍回顾的记忆,像冰刃一样刺在心头,令朕日夜挣扎在嫉妒的痛苦中。如今这一点点报应,实在算不上什么!”

现在上皇就像当年白河法皇宠爱璋子一样,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美福门院身上。

鸟羽离宫的翠帐深处,春风桃李之夜,又或是秋雨梧桐叶落之时,形影相对、孑然一身的上皇回想起悲凄的青春少年,禁不住双颊挂起两行泪水。这种时候,大概也唯有美福门院可以陪伴在侧,听着上皇的叙说,同唏嘘、共沾巾吧?

说起来,上皇的前半生无疑是非常的不幸,幼小无知之时便身不由己登上皇位,十五岁时被迫进入婚姻,娶的是自己并不想娶的妻子,弱冠二十又迫于他人的**威不得不退位禅让,法皇在世之日他毫无发言权,一句话也不敢妄言。自年轻的时候起上皇对佛教便情有独钟,也是事出有因的。如今独执权柄,集国中威棱于一身,其中的是非善恶实在难以评说,大概也算得上是人间的自然情理吧,不论位高位卑、身贵身贱恐怕莫不如此。

回头再说忠盛。

忠盛也是白河法皇御赐将祇园女御许配给自己做妻子,并且因为这个妻子的缘故,使得他的大好青春被葬送在无尽的痛苦中,差不多整整二十年全家一直处于烦嚣不宁的阴影之下。

此刻上皇一句“你也是”,其实既是对眼前这个患难与共的忠臣的体恤,同时无疑也将自己半生难以平复的积愤不经意地吐露了出来。

没过多久,忠盛续娶了后妻。

不用说,这个后妻就是一宫殿下的乳母有子。其时,在娘家大夫源宗兼家里,有子已经寄养了三个年幼的孩子。对清盛来说,这三个孩子便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即四弟家盛、五弟赖盛和六弟忠重。

七弟忠度的出生则是再后来的事情,并且又是另外一位母亲了。

这里顺便一叙,有子与先前的祇园女御的性格截然不同,是个极富母性的女人,对于忠盛来说,她又是个给予自己巨大幸福感的良妻。因为是贤妻良母,所以日后清盛对她非常尊敬,一直到忠盛去世,在她面前都没有红过脸粗过脖子。

晚年,有子出家被称为池禅尼姑。当薄命少年源赖朝为平清盛所俘,池禅尼姑见他一副令人怜悯之相,便替源赖朝乞命,恳劝清盛饶他一命。这位慈悲心肠的老尼,原来便是年轻时恋上斜眼武士平忠盛的有子啊。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