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帝一世(1 / 1)
幼帝一世
松杉暗山阴云低,
鸟雀喧林落日前。
官禄余身虽照世,
素承性闲无争权。
据传,这是失意的关白忠通闭门闲居桂川的别墅时所作的一首汉诗。
仁平元年,近卫天皇十三岁了。
不知怎么回事,幼帝自去年开始患上了眼疾,眼睛老是莫名其妙地难受,于是便不停地用红绢擦拭眼睛。
忠通找到一名擅长眼科的中国大宋归化人医生,命他给天皇诊治眼疾,自己也不时地入殿谒见天皇,好言宽慰。
每次见到幼帝,忠通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宫禁深深,一年四季很少看到阳光,而万乘之君、至尊的天皇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真叫人心生怜悯哪!
虽然有皇后——绝世佳丽多子服侍身旁,还有风情万种的中宫呈子随侍,但毕竟只是个十三岁的少年,即使身边百花妖娆又“干卿何事”呢?
事实上以天皇的童心来讲,他所向往的无非是,冬天玩雪,春天对着百花吹吹口哨,夏日里变成太阳之子、河之子,或模仿河童嬉水,秋天则登上山冈,扯起嗓子叫喊几声,张大嘴巴尽情地呼吸大自然的空气。
忠通当然能推察出幼帝的心思。可牺牲掉个人的人生而人为地造出这样一个虚幻的偶像的又是谁呢?他是否能够意识到,自己不也是将自身荣华富贵全部寄托于这个尊贵而可怜的偶像,为此不惜手足相争、骨肉相残的卑鄙下流的小人中的一个吗?
他有时会从一个凡人的情感出发,喟叹一声:啊,贵如天子也像我辈一样不过是个可怜人哪!或许是因为失意之人的缘故,所以眼前的景象才会触动
他的伤感,触动他的同情心。
然而,幼帝却不知不觉对忠通产生了爱戴和景仰,一遇事情,动辄召忠通入内咨询。
这年正月,这个稚童天真无邪的情感却惹下一件麻烦事。
元旦的朝觐仪式,不知为何天皇居然没有行幸。
所谓“朝觐”,原本是指诸侯拜谒天子,在日本古时特指新年伊始天子前往上皇、皇太后宫里探望父母。
这天,天皇差藏人头来到法皇御居所转告说:“朕不喜见到赖长,所以元旦朝觐式没有行幸前往,改为明日前往。然,若是赖长继续入宫参拜的话,明日朝觐也想取消。”
真是童心未泯,说话直来直去的,不知道委婉含蓄。
法皇大怒:“这一定是关白忠通唆使的!”当即修书一封派人送至宇治的忠实居所,信上只简单写着:“有大事,速来!”
忠实来京后,法皇带着前所未有的怒气对他说道:“今年自元旦起便有异常,这可是犯忌的呀!太不吉利了!真气人!”
“怎么了?”
“主上居然不肯朝觐行幸——是忠通教唆天皇不孝!事到如今,朕实在后悔,去年忠通辞去摄政的时候,为什么不一并停止他内览的资格呢,老相公?”
“这……”忠实浑身颤抖起来。
“自今日起委左大臣赖长以内览资格,凡宫中大小诸杂事一律先由左大臣裁夺,具体则由右大臣雅定负责执行——将此作为宣旨,即刻实行!”
这个专断的决定,就连法皇自己也生怕日后弄不好生出什么麻烦来,于是唤来大纳言三条公教,特意解释说明道:“左大臣内览之事,非因宇治老相公的恳请,是朕自己决定的。关白
忠通竟然教唆天皇不孝,这便是朕憎恶他的理由。立刻照此宣旨,速告太政大臣!”
公教拜命退下。
太政大臣实行乃一老朽,不论平日还是祭日、宫中举行仪式之日,一概不登殿上朝,等于就是个摆设,实权全都掌握在左大臣手中。
如此一来,便成了赖长自己给自己降宣,任命自己为内览,等于右手书写宣命,转到左手接下而已。
对法皇来说,才入新年便遭遇不吉之象,触到了他的逆鳞。而对于赖长来说,这却好比一只吉祥鸟出其不意地落到冠顶,在初春婉转啼唱。
宣旨一下,朝廷内外无不愕然。
——瞧,一定是背地里又闹出什么事情来了。
人们纷纷猜测着。不管心里愿意不愿意,人们对于朝廷与仙洞之间、忠通与赖长之间的种种实在太**了。
恶左府赖长的盛运委实短暂。
这是因为强夺到手的人为的权力和声名原本就脆弱无比。或许用后世人的评语来说,不惜以牺牲骨肉为代价而夺取的地位和权力,自然会遭报应。——当然,这是后话了。
自幼帝朝觐欠礼的那一年仁平元年一月,仅仅过了五年,久寿二年(这期间又曾改元)——严格来说,仅仅只有四年半——赖长的全盛就画上了休止符。
久寿二年春开始,近卫天皇一直感觉不适,到了同年七月二十三日,便于清凉殿的厢房内驾崩,宝寿仅十七岁。
八月一日,近卫帝的遗骸被运到船冈山的山野中火葬,随后骨灰被移至鸟羽法皇的故乡安乐寿院以南的丘陵安葬。此时的赖长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场大葬居然也将自己的骄纵傲慢与权力之冠一同埋葬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