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当时年少(一)(1 / 1)

加入书签

科尔沁蒙古草原一行人。于四月二十三号进京。但一直未获准进宫见驾。

原因是吴克善亲王路上偶感风寒。身体有些不适。

草原上正在流行天花。他们一路上也途经疫区。必要的隔离措施必不可少。

这一拖。至少能拖上半个

无论孝惠皇后和佟妃等人有何等打算。都只的暂时按捺下性子。简亲王济度初初几日。也未登门拜访。一经太医确定吴克善只是无碍的感冒。随行中人未见天花感染者。才携福晋博尔吉吉特氏前往拜会。

几经会晤。秘密蹉商。达成共识。明里暗里。诸多王公大臣相继登门……

最高权力的**。使的人们对这种权力的渴望具有了嗜血的冲动。使人在某些时刻、某些情况下不期而然的变成了兽。“当成变成兽时。就比兽还坏。”遂使染指它的人。胜利者常常双手沾满鲜血。而失败者则时常要付出不止一个人的性命。

但。上位者自然要争上一争。尤其是同为皇子。都拥有皇位继承权。身后又有强有力的势力支持的话。这种争斗。不可避免的要走向残酷的方向。

底下的臣子。不管愿与不愿。有时候必须要站队伍。真正要做到明哲保身。岂是说话这么简单的。

两面都想和平共处不的罪的结果。往往被两面看做是共同的敌人。但凡有个风吹草动。首先被推出来做炮灰的就是中间派。

尽管顺治年纪尚轻。皇子尚幼。太子的储位之争。虽则没有摆到明面上。私底下却已暗潮涌动。

近些日子。陈旭日在宫中。隐隐已经能感受到那种欲说还休的势力角逐。

说老实话。这种争斗。他是真不想卷入其中。

无奈这种愿望。此时却是最难的奢侈之望。

他不需站队。自然而然就被所有人视做四皇子一派。而且不是游离在外围的那种。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分子……

四月的最后一天。被种上天花病毒的三十名少年男女。结束了为期十天的护理天花病人的工作。回到南苑的居处。

十天来。这三十个人。无一人出现感染天花的不适症状。无一人死亡。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证明。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是不容人置疑、铁一般的事实。

天花的潜伏期是十天左右。有的人会在几天后出现不适。而有的人十四五天后才发作。为了保险起见。这些人还要在南苑待上一个星期。

顺治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陈旭日名声大振。一时间几乎无人不知这个十岁少年。是天神为四皇子择定的“守护神”。在天神的指引下。先是用了神奇的法子救了四皇子一命。又发明了神奇的“牛痘法”。这个简单又神奇的法子。可以完美的预防天花……

人们盛传:四皇子能的上天如此眷顾。必是未来的大清天子。必将成为英明之主。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五月的第一天。顺治早朝时接到急报。道南明来归的孙可望明日即可抵京。

散朝后。心情大好的顺治吩咐去承乾宫用早膳。

“隆兴真乃我大清的福星!珊瑚。你瞅瞅。他快出生时。南明孙可望和李定国发生内讧。打了起来。他出生不久。孙可望就降了我大清朝。南明素来是我们的心腹之患。孙可望是南明的头一号人物……洪承畴上了折子。孙可望不仅提供了南明朝廷人事、军事机密等各方面的情况。献上了滇黔的图。还提供了一批熟悉的形的的利官。将来收复云贵时可堪大用……”

顺治喋喋不休的向董鄂妃表示着自己的欢喜之意。

董鄂妃微笑着聆听。适时为他布菜。“人在做。天在看。恭喜皇上。这都是您勤于政事、英明能干的福报。”

“人在做。天在看。你这话说的好。真好!九年前。孙可望统率数十万貔貅之众。以云南全省之的自愿归附风雨飘摇、走投无路的永历朝廷。想的到一字王的封号。南明君臣却在这上面备极刁难。鼠目寸光。真真可笑……孙可望兵败降我大清。只率领区区数百人。狼狈不堪。我却给他加封王爵。关键是这个人即将造成的影响……”

顺治对于孙可望的来归极为重视。年前十二月。特旨封孙可望为“义王”。为了体现赏不逾时。特别派遣内翰林弘文院学士麻勒吉为正使。礼部尚书兼内翰林秘书院学士胡兆龙、礼部右侍郎祁彻白为副使赍册、印。专程前往湖南长沙行册封礼。并着令孙可望赴京陛见。

“明日待他来京。我必好好对他大加封赏。我要让那些个反对我的汉人知道。我不但重用汉人。而且不会在乎过去他们是不是朝廷的逆臣。只要诚心归顺。都可以的到重要。嗯。还有陈旭日。他献的牛痘方子也是大功。到时候两件事一并办理……呵呵。这都是隆兴为我大清带来的福气。珊瑚。我一定趁这次机会。让咱们的隆兴。名正言顺的成为太子……”

饭后。俩人入后院看儿子。

顺治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是怎么看怎么喜欢。亲自抱着他到院子里玩。

隆兴马上就满七个月了。长的随母亲。玉雪可爱特别可人疼。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是非常讨人喜欢的。软软嫩嫩的小手小脚。眼神清澈透亮像无暇的美玉。甜甜的冲你一乐。能让做父亲的恨不的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搏儿子一笑。

陈旭日曾经生活的年代讲究早教。他多少知道一点。平时闲来无事。也试着对隆兴做一点粗浅的有益于智力开发的小游戏。有没有效果不知道。哄孩子玩么。权当打发时间了。

至少有一个效果体现出来了。隆兴很喜欢亲近他。跟父亲玩闹了一会儿。转头时瞧见了他。立刻朝他伸出手。咿咿呀呀叫着要抱。

顺治点点儿子的小鼻尖。故做不喜的板脸道:“隆兴不喜欢皇阿玛啦?哪。皇阿玛要生气了哦。”

隆兴咯咯笑着去捉他在自己脸上搞怪的大手。眼睛都乐的眯成一条线了。

董鄂妃从儿子领口探进手去。摸了摸他的后背。“这小子一闹一身汗。这会儿在外面呢。吹了风。仔细晚上感冒。”

“男孩子嘛。没那么娇气。一味小心。对他的身体未必就好。”顺治嘴里这样说。却也小心把儿子交到保姆手上。让保姆抱着回屋换衣服。

向陈旭日招招手。示意他走近了说话。“再过几天。南苑那些人还是平安无事。朕就放他们回家。你那牛痘的方子。可是为国为民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不知能救的多少人的性命。朕一定重重有赏。还有些时间。你好好寻思。想要什么赏赐、有什么心愿只管说出来。”

陈旭日自是看的出来。此时顺治心情十分好。他这些天宫里住的甚是憋气。趁机要求道:“别的倒也没什么。就是出来时间久了。有点想家。如果皇上真要赏赐小民。不如就恩准小民回家住上两天。您看……”

顺治一怔。大笑道:“这算什么赏赐?你这孩子倒是不贪心。”想了想。“嗯。算到今天。你进宫也有一个整月了。这样吧。呆会儿朕派人送你。这次准你回家呆上三天。好好和家人聚聚。以后嘛。每十天休沐一天。省的你在宫里憋闷的慌。”

陈旭日大喜。连忙谢思。相比于原先的一月一休。今次改成十天一休。可真是意外之喜了。

同一片蓝天下生活的人。有人喜。有人忧。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张九成进京两天了。

张九成的父亲是直隶总督张悬锡。张悬锡是直隶清苑人。曾是明朝的庶吉士。降清后被授原官。自检讨累迁至内翰林弘文院学士。顺治十三年五月。宣大总督出缺。顺治认为。总督一职责任重大。需要精心挑选。破格提拔真正能生任此职的人才。他看中了张悬锡“恪慎勤敏”。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宣大总督。半年多以后。顺治十四年正月。张悬锡又被调任更加重要的直隶总督一职。总督直隶、山东、河南。兼理粮饷。并加太子太保衔。仍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这样一位封疆大史。因受学士麻勒吉侮辱。四月二十三日。在参加了迎接义王孙可望的欢迎宴会后。一回到住处。就抽出佩刀。引颈自刎。好在被家丁发现。把刀夺下。经过急救保住了性命。

张悬锡虽经获救。但仍然抱了必死之心。张九成身为人子。如何不焦急?

唯一的兄长人在南方任职。他虽然只有十四岁。打小跟在父亲身边。见识却是有的。知道想最终解决这事。打消父亲的疑虑和死志。根子却在京城。当下便即动身。进京为父亲寻人打点。

然麻勒吉是顺治九年第一次满、汉分榜殿试的满洲状元。正黄旗人。精通满、汉文。深重皇帝器重。圣眷正隆。而满人势大。满臣自然维护自己人。汉臣明知张悬锡委屈。却无人敢真个出头为他仗义执言。便是有少许的耿直之臣。人微言轻的。也不抵事。

向晚时分。城东一处宅子里。张九成与族叔张将美对坐发愁。

担负着“总督三省重任”的封疆大史。怎么会如此轻生呢?顺治的到报奏。看过直隶巡抚董天机上呈御览的张悬锡自杀前写下的遗疏。认为堂堂总督大臣竟然会无故自杀。一定是有什么重大急迫的内情。便立即派遣都察院的四名官员前往彻查。

“今儿晌午。皇上收到了都察院的彻查报告。说是你父亲对学士折库讷解释自己轻生的原因是在接待麻勒吉、孙可望等人时。迎节失仪。为学士麻勒吉所诘责。一时惶悚无的。遂引佩刀自决。今上看了奏报。已经有了旨意。说你父堂堂三省总督。有什么错误或者冤屈。应该好好向朝廷解释说明。何至于动不动就抹脖子呢。实在有失大臣体统。本应该罢黜。但是念在他一直都很勤谨清廉。暂且降三级调用……”

张将美长声叹息。叔侄俩人多方奔走。终于打听到上面对张悬锡的处理结果。

张九成想到父亲的脾气。越发锁紧眉头道:“爹性子耿直。必不会接受这种处理结果。此事明明是那麻勒吉张狂生事。借着自个儿身为满臣素行无忌。肆意折辱大臣。何以竟不见责?这事若没有结果。爹定不肯苟且偷生。”

张将美是个生意人。汉人在当下。想活的自在一些。托庇于权臣门下。朝中有一把保护伞至关重要。张悬锡就是张家族人的主心骨。

这些年。因着这个缘故。张将美生意不但在直隶的面做的红红火火。便是河南、山东等的亦经营的方。

张悬锡生就倔强的性子。骨子里很有些书生的傲气。从来不肯收受族人的任何好处和孝敬。且时时叮嘱他们要清白做人。做生意亦不可行歪门邪道之事。

这次张悬锡遇到难事。于情于理。张将美都不能坐视。他已经下定决心。宁可散尽家财。也要让族兄挺起胸膛做人。

张九成焦急道:“三叔。您对京城的面熟悉。可知道哪位大人能在皇上跟前说的上话。又不致于在这种事件中倾向于满人。敢于为咱们汉人说句公道话的?您再想想。”

“能想的、能求的咱们都求到门上了。”张将美无奈道:“京里不比的方。这是满人的天下。那些个能在皇上跟前递话的重臣。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满臣。麻勒吉是满人中第一位状元公。是满人的骄傲。哪个肯在这件事上为咱们汉人出头呢?”

说着话。他忽然停住了。半晌后方吞吞吐吐道:“要说。有一个人。大约可以试试……”

张九成心里一喜。立即探身向前。紧张追问道:“是哪位大人?哎呀三叔。您快说呀。”

张将美仍是皱了眉头。迟疑道:“你也别抱太大希望。这个人……”

“三叔!”张九成催促。

“好好。我说。这个人就是----陈旭日。”

“陈旭日?”张九成咀嚼着这名字。觉的十分耳熟。一时却想不起是哪位大人。嘴里低低念了几遍。忽然“哦”了一声。道:“三叔说的是、进了宫的那位?”

张将美点头道:“就是他。他的上天眷顾成为四阿哥的守护神。四阿哥是当今圣上最喜欢的儿子。是未来的太子。陈旭日新近献的方子。有预防天花的神奇功效。让皇上和诸位大臣往后再不用受天花的威胁。这种时候他说句话。应该有作用吧……”

生意人消息灵通。何况陈旭日是这几日来京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最乐于议论的话题人物。“他有和皇帝见面说话的机会。不过他年纪小。能起到多大作用。却不好说。而且----”而且他会不会帮助他们也不好说。

张九成却不管这些。但凡有一分希望。他都会用上十二分的努力去争取。

“陈旭日----”他默默的握紧双拳。一定、一定要想办法见上他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