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风(1 / 1)
野风
清盛与铠甲的故事还有后续呢。
那年十一月。
一年的幽居期满,再说又向国库缴纳了一大笔赎铜,清盛终于又成了无罪之身,于是再次登院出仕。
而就在四五天前,门前的上马石上坐着个人,哭丧着脸,说是想求见清盛。
原来此人是押麻吕。被引进正堂后,他将背弯得更低了,布满皱纹的额头上淌下大粒大粒的汗珠,一个劲地赔礼道:“先前的失礼请大人务必不要放在心上,匠人脾气古怪,尽说蠢话,大人大量,就权当没听见吧!”
“老爹,你这是怎么了呀?”清盛笑了。
经问询才知道,原来那日老头生气地将炼胶大釜扔向清盛,并且狠狠地骂了一通,可是后来从清盛家臣那里听说了事情的原委,方才知道清盛心地善良,因而他为自己的鲁莽无礼深感疚惭。
对畜类尚且心怀慈悲,这样德行高尚的人,作为制铠师就是主动恳求也想为其制作铠甲,武士不光需要过人的膂力和武艺,更需要一颗像安艺守这样的同情心。只有邂逅德艺兼备的真正的武士,制铠师才能激发起强烈的创造欲,凭借一份良心和精湛的手艺,制作出最精良的铠甲。
“其实,老夫今日带来一领制好的铠甲,恳请大人准许老夫将它进献于座侧……”
押麻吕展开一领精美的铠甲,像供奉于氏神前一样,捧到清盛面前,他没有洋洋得意的自夸自赞,也没有固执的乖迕,看到清盛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便觉得满足了。最后押麻吕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幽闭反省解除了,自然令人心情舒畅,又得到一领做工精致的铠甲,同样令人高兴,而清盛的妻子时子也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天傍晚,清盛退院返回家,来到妻子房间,忽然看到屋子里多了一张从未见过的琵琶。是谁送的礼物?一问时子才知道,之前时子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织物赠送给少纳言信西的夫人纪伊局女官,这琵琶是信西大人的回礼。
原来今天,信西遣一名僧人为使者来访,同时子聊了一会儿,忽然说道:“夫人有这样一位良人,真是值得羡慕啊!”
“哎呀,什么呀,怎么冷不丁地这样说?”时子微笑着不知说什么好。
僧人一本正经地说:“哦,拙僧没有开玩笑。所谓名实相副的武士,应该就是像安艺守大人这样的武士吧,既勇敢,又有人情味……”
“为什么这样说?”时子忍不住问道。
原来在莲台野放还狐狸一家子的事情,经制铠甲师押麻吕之口也传到了信西的耳朵里,于是信西便将自己秘藏的琵琶令僧人送到清盛府邸。
“在给死去的母亲做法事时,请人制作了八张琵琶赠送给母亲的亲朋好友,现在手头剩下的只有这一张了。安艺大人不惜放弃定制精美铠甲的念头,在莲台野放狐狸一家子逃生的爱心,就跟父亲的大爱和母亲的惇爱一样令我感动,即使父母已双双亡故,但我一想起他们的爱心便会情不自禁落泪……”
信西让僧人使者将这张琵琶的来历以及自己的心境转告给时子。随后僧人又以第三者的立场讲了一段:“传说狐狸乃神仙的使者、妙音天女的化身。慈悲之神、爱情之神、音乐之神、智福之神——这就是妙音天女,想不到安艺大人身上竟然有这么令人钦佩的品性啊,将来一定大有作为,荣宗显祖。一直以来看好安艺守清盛大人的信西也坚信自己没有看错人,内心十分欣慰,所以才将其秘藏的琵琶命贫僧特来赠送给
夫人呐。贫僧也为夫人找到了这样一位佳婿而感到高兴啊!不好意思,请恕我说了这么多。祝你们和和睦睦,白头偕老!”
清盛将琵琶置于膝上,左抚右看,喃喃地道:“不错,真是张好琵琶啊!”
“上面还有铭记呢。”
“什么铭记?”
“好像叫‘野风’吧。”
“野风?”
果然,琵琶上镌有一幅泥金画,绘的是荒原上的河川和芒草,图案中还用绘画体的草假名形式抄写着信西写的一首缅怀亡母的和歌。
“时子,会弹吗?”
“琵琶的话还是时忠弹得好。”
“哦,时忠还有这份雅致?那好,我也来弹弹试试吧。别看我这副粗人模样,八岁的时候,祇园祭我还登上戏台子跳过童子舞呢。母亲祇园女御最最喜欢看那种歌舞表演,每次总是瞪大了眼睛。”
说到这里,在清盛的内心深处忍不住抽噎起来,就像儿时那样。
——母亲那个狐狸精怎么样了?这样说可能有点儿过分,可她真的是不逊于野外的狐狸啊!只要她平安无事便好,可她如今已美丽不再,也不知道被哪里的哪个男人射中之后又抛弃了吧?
他自己也莫名其妙,心中的情感就像地下的泉水一般滔滔地涌出,将他的心溺没了,登时思绪纷乱,冷不防,胸膛深处感觉到阵阵痛楚,令他无法忍受。为了掩饰,清盛抱起琵琶,一面微吟,一面用右手五指胡乱拨动起四根琴弦。
“呵呵,呵呵,这是什么曲子呀?”
“不知道吗?这……这是人间万世不易的人子之歌呀。”
清盛故意假装一本正经地开玩笑道,可是他的睫毛却在不知不觉中微微濡湿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